秧塘机场的春天(二)

标签:
陈纳德秧塘小山包宋体第二次世界大战杂谈 |
分类: 地理日记 |
——“走读桂林”系列之一
秧塘机场腹地,一座无名小山的悲惨遭遇。
过万福路顺西城大道往南纵深,便是秧塘机场的腹地。在我们的想象中,跟军用机场配套的,像停机坪、机库、电站、油库、指挥台、营房之类的设施,应该有些存在。二战期间,日军为夺去桂林的制空权,对秧塘机场疯狂报复,有过循序渐进地往秧塘机场的地面投放炸弹的行为,如果这里有过无数的弹坑,为什么现在的政府不能保留一二,开发出一个主题公园,像山东枣庄的台儿庄纪念馆,像广东虎门的海战馆和虎门销烟广场一样,建立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留给后人?
我们希望能看到的机场设施已经荡然无存,继续往前行,陆续看到一排排厂房和建筑工地、塔吊。我看见有一处工地围墙上写着“桂林首席都市综合体”的字样。该工地的位置应该是原秧塘机场跑道的飞机起飞或着陆的地方。在1941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缅边境的美国驼峰航空运输队在驼峰航线上动用近千架飞机和上万名航空地勤人员来往运送物质和战士。我根据《桂林·临桂新区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图》来判断,当年的飞机就是从现在该建筑工地的位置腾空而起的。
过了这个工地,顺着西城路继续前行约2000米,经过桂林莱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我们登上一座被炸得体无完肤的小山包,回头望去——2010年在原秧塘机场所处的位置上规划成的“秧塘山水科技园”,“三纵七横”10条共20公里的道路建设干道已经轮廓分明,排水、供水、排污管网,园区供电、通讯等设施依稀可见。从这座小山包,我们能观察到整个“秧塘山水科技园”的全景。这么好的制高点,让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指挥长陈纳德将军,当年也一定登临过该无名山头。于是,我试图从《临桂文化大典》中,找到关于该小山包的确实记录和照片上对应的具体位置,但没找到,关于陈纳德将军的“观战石”另有其处。
我们看见一辆施工车从小山包边上运着被炸碎石头,往另一头的工地蹒跚地驶去,小山包周围遍布着碎石,触目惊心。在雨过天晴的桂林,一座小山包的植被像棉被一样被掀开,山的肌体露出来,显得非常突兀,像揭开了秧塘机场的伤疤。这与我们印象中定格为山水画的桂林格格不入。阳光温和地打在八个车道的“西城大道”延伸路段上,泛起灰尘,尘嚣直上,让我的想象重返历史。让人遗憾的是,这个无名的小山包在1943年日军袭击桂林,向秧塘机场空投炸弹时躲过一劫,却在2010年,被和平年代“跑马圈地”式的城市建设的炸药炸毁了。
与我同行的向导邓文静告诉我,一年之前,一位姓蔡的诗人来到桂林,见此场景,潸然泪下。我跟这位诗人的感受一样,情何以堪,我惟独不能理解的是,像这种高度达到一百米左右的小山峰,为什么不能保留在园区,作为园区的一个景点,或未来生活区的一个景点存在,非得荡平它不可呢?完善配套设施,投入资金来亮化、绿化园区,不一定要以牺牲原始的山体和植被为代价啊!
(未完续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