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洋天堂,父爱无疆

(2010-06-11 12:09:37)
标签:

杂谈

分类: 他山遗梦

海洋天堂,父爱无疆

他山

 

09年在星河COCO PARK百老汇影城看过《2012》,走出剧院简直不敢面对CBD的高楼,高楼给现代人的压力与恐惧不仅来自电影的虚幻,也来自生活的纷繁。昨天在这里观赏李连杰主演的《海洋天堂》,导演用了一场美妙绝伦的“自杀”场面把他山引入剧情。

 

为什么要用“自杀”开头?是宣扬宿命,还是暗示人生的轮回?不得不承认,这段“自杀”的画面确实拍的唯美,纯粹,如诗如画,拍的竟让人对美妙的死亡充满幻想。没有牵挂,没有痛苦,没有恐惧,画面表现上甚至还有一丝丝的幸福感。这让他山想起在亚龙湾的一次美丽的海底之行。

 

根据《海洋天堂》的剧情来理解这个开头:死不是痛苦的,是美好的;活不是美好的,是痛苦的。这难道不是现代人生活的写照?远的不说,就说最近富士康上演的的跳楼连续剧,该“剧情”缺少人性关爱,太多的机器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人隔着机器对话,最终使机器成为横亘在人与人之间的一道屏障。他山认为,《海洋天堂》由自杀开头,是有意用“自杀”来拷问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临终关怀制度的意味,表现了小市民的无奈。

 

《海洋天堂》的剧情非常简单,与大江健三郎自传体性质的小说《个人的体验》中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相比,或许显得渺小。小说中主人公有一残疾儿子,他曾想听情妇劝告,借黑市堕胎医生之手埋掉病儿,或接受医院建议,为病儿施行脑疝气手术以拯救其生命。无数次矛盾之后主人公下决心承担起抚育畸形儿的重任为终局。《海洋天堂》与《个人的体验》在故事情节上或有相似。

 

《海洋天堂》侧重于表现小市民的生活态度,没有太多对金钱的欲望与苛求,没有邪念,在苦难面前,除了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应对,别无所求。李连杰弃武从文,基本完成了从“打手”到“父亲”的转型,人到中年的转型。在剧中他通过对“父亲”这个角色中的表演,尽管并不娴熟,但他触及了人性深处最善良的东西,让许多人感到愧疚。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太多的生活压力大多建立在人们对金钱与物质的苛求上,房奴与蚁族为什么总是被物质所包围?苦闷?并不像《海洋天堂》出处充满友善和关爱。“暴力、绑架、弃儿”之类的关键词还在我们的视野里恣意浮现。《海洋天堂》或将唤醒真实生活中原始的、本能的父爱,感谢《海洋天堂》还给我们一部童话,海洋天堂,父爱无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