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是一种拙劣的营销手腕
(2010-05-20 12:57:50)
标签:
房产他山拐点国十条潘石屹杂谈 |
分类: 零度思考 |
“打折”是一种拙劣的营销手腕
他山
“国十条”出台后,先是恒大“打折”,一个月后,5月19日,中原地产终于忍不住发表观点:深圳楼市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列举了包括新房、二手房在内的全市36个楼盘降价,二手房最大降幅达30%的相关数据。随后有人再次抛出“拐点论”。“打折”与“拐点论”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果真是“拐点”到了吗?这让他山想起07年底潘石屹和王石关于“拐点论”的一场争论。这里从潘石屹近期的“创可贴”说起。
■“创可贴”表现潘石屹自相矛盾的心态
他山一直在留意和观察潘石屹的言论,在许多网友质问“国十条”的时候,潘一反常态,他山曾写过《潘石屹,你为什么高调拥护?》对他高唱赞歌的动机进行过质疑,他是肯定“国十条”的效果的,他山接下来又写过《潘石屹凭什么说“住宅价格或下跌15%至20%”?》来进行分析,但潘忽然冒出目前“楼市新政”只是一个“创可贴”式的药方的论断,这不是与他高调拥护新政的态度自相矛盾了吗?。
潘认为新政是“创可贴”的这个观点,无疑是对他高调拥护“国十条”行为的背叛。5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2010年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暨《房地产蓝皮书》发布会”上对对潘石屹的“创可贴”观点予以了反驳。在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潘石屹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媒体的讲话怎么出现了相互对立的两种立场呢?是潘石屹言多必失,还是故意炒作,或自己“拐点”了?
■“打折”与“拐点论”本质上一样,运用的都是障眼法。
在中原用“数据”证明“拐点论”即将到来的时候,他山对“拐点论”进行一下追根溯源。07年底王石抛出来的时候,他当时建议大家三四年之后再买房,2010年也就是王石所说的“三四年后”,现在你敢入市吗?一、退房潮暗涌;二、许多开发商已达成坚守房价的同盟。王石07年说完“拐点论”,便开始降价。07年万科“拐点论”的本质是“先提价,后降价”,2010年恒大“打折”是不折不扣模仿07年的万科的“拐点论”营销策略。
07年12月13日,王石的“拐点论”出世以后,潘石屹发表博客《中国的房地产到“拐点”了吗?》对王石的言论做出回应,潘石屹认为,万科发起降价行动,是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市场上清理门户。潘石屹站在王石的对立面,坚定不移地维护“无拐点论”,“揭露”万科背后的动机,潘扮演的更像是“友情客串”“拐点论”营销事件中的反面角色。潘07年“揭”万科,与2010年“揭”恒大的政治环境和市场环境竟是如此的相似。
我们回过头来看王石的发表的 “拐点论”, 现在大家发现都上王石的当,买房者三四年后依然看不到房价回落的迹象,反而新增不少蜗居族,潘石屹所说的“清理门户”,我们也没看到多少房企倒下去。一个“拐点论”,使所有媒体都聚焦万科的产品,用设计好的“先提价,再降价”的策略讨好市场,为缓解万科当时的资金压力起到重要作用。总结一下,他山发现,潘石屹的特点就是:谁是媒体焦点,他就批谁,抢夺眼球,不敢自己前后的言论与行为是否自相矛盾。他山认为,“打折”与“拐点论”本质上一样,运用的都是障眼法。这两年流行魔术,开发商把魔术中的一些技巧融会贯通到房地产销售中了。
■“打折”是一种拙劣的营销手腕
他山发现,搞商业地产的潘石屹,不敢随便评论同样也搞商业地产的万达、保利、凯德置地。这是他的竞争对手,他不敢说。偶然一次在“广渠门外地块”花落别家后,抱怨“有央企囤地够用151年”,他含沙射影地指责保利,随即招到保利地产副总经理余英在其博客上发文《潘石屹先生或媒体:请您专业一点点》予以强烈反击。潘只要遇到有真正懂行的对手跟他一反击,他立即哑口无言了。潘的特点在于,敢于大胆讽刺挖苦非竞争对手,像万科、恒大都不是他产品的竞争对手,况且,07年的王石,2010年的首富许家印,都是风头正劲的人物,他站在他们的对立面,评论他们“拙劣”的营销手段的时候,能显出自己“高明”,同时,这并排除潘在本轮覆盖全国的“打折”营销中“友情客串”。
2007年年底楼市出现观望现象,市场低迷。他山认为,是“拐点论”拯救的市场,才有08年楼市的上涨行情。王石说的“拐”,到现在也没出现,潘石屹在“2007年重庆滨江路价值新发现大型高峰论坛”上讲的“2008年楼价不可能再大幅度上涨”,现在看来也非常离谱。总结起来就是,这些地产大腕的“预言”只要通过时间的检验,就可发现是“谎言”。两、三年前,人们没有看清“拐点论”的真面目时,或许游戏激动,2010年,再以“打折”为噱头,重演“拐点论”这种拙劣手法,已经相当恶俗。
相关链接:潘石屹为啥常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