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融风暴他山外向型经济国际金融深圳中国财经杂谈 |
分类: 地产札记 |
深圳:金融风暴下的梦想(二)
——历史的错位与危机中复位
他山
美丽的北冰洋的冰山正在悄悄地土崩瓦解,在人们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时,以纽约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中心的体系也在土崩瓦解,而后者的瓦解,带来的是一场全球性寒流,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深圳首当其冲地受到重创。香港“三来一补”企业奠定了深圳的基础,是香港的资金和信息造就了深圳外向型经济的雏型。这种经济特征决定了决定深圳的脆弱。可这一定是这个被誉为“窗口”和“桥头堡”城市必须承受的压力。
10年前的春天,孔雀东南飞,内地省份的各路诸侯飞往深圳,08年春天爆发的这场金融风暴,加上居高不下的房价,使许多孔雀把再飞来,使在深圳奋斗了数年,终于熬成“白骨精”的一批创业的中坚力量萌生归意。他山当时曾写下《深圳广州因房价过高将被抛弃!》来描绘这个春天的寒冷。香港与深圳,既有唇亡舌寒的悲壮,又有难兄难弟之间的惺惺相惜,2009年3月5日,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扩大内需的序幕也是由此拉开。
如果躺着活下去很容易,深圳至少还有20年的老本可以啃。深圳不想轻易地倒下去,而是站立着,以巨人的姿态与纽约、巴黎、伦敦,包括国内的北京、上海来对话。这个梦想酝酿了十年,早在2003年,深圳就曾经想成为中央政府的直辖市或自由港,最理想的是与香港结成“特区联盟”,或者说,将深圳小特区并到香港大特区离去,这样深圳就不是香港的“二奶”,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婆”。
只有这样深圳就可以与京沪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深圳在二次创业的艰难中等待两年,最终得到的是重庆晋升为直辖市的消息。再两年后,“自由港”竟被西南一隅的,深圳从来没正眼注视过的南宁轻易地拿过去,当东盟自由港在南宁会展中心启动的时候,深圳无法表达心中愤懑。就像先后暗恋了两年的女友,穿上了嫁衣,却成为别人的新娘。尽管深圳每年也有高交会,也有文博会,这两个国家级展会也有老外参与,中央也会派一个副总理来捧场,但东盟自由港旗下的,每次都有多国元首参与盛会相比,无论从规格还是影响力都比深圳稍逊风骚。
直辖市与自由港成为深圳挥之不去的历史郁闷,在离岸港香港和省会城市广州之间,深圳左右为难。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了3年后,天津滨海新区的地位浮出水面,一个相当于浦东新区面积1.8倍的超级新区在中国诞生了。这时的中国舆论中流行一句话: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0世纪中国及世界经济聚焦天津的滨海新区。为什么重庆、南宁、天津走得那么顺,而深圳的梦想,最后总成为别人的现实呢?我们非常担心,深圳是否会像崔永远一样患上现代生活过程中流行的“抑郁症”呢?
过去的深圳霸气十足,你从“皇廷世纪”这类楼盘能感知它的文化底蕴,所以,他的梦想成为别人的现实有一定必然性。现在,你从“天麓”这样的楼盘名,能感知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在上升,他未来梦想的实现,又有必然性,深圳爱做梦,爱幻想,早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的创业激情支撑着梦想,当他的许多梦想都成为别人的现实的时候,深圳被锤炼的得成熟老道了。尽管金融风暴来临,他也能游刃有余地应付。
08年10月15日,深圳的招商银行在金融风暴的核心——纽约分行开张,这是深圳给不可一世的美国人的一次有力还击。09年5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出台,开始让深圳找到左右逢源的感觉。10月20日,在海外近1000亿港元热钱压境的背景下,创业板顶着金融风暴毅然开市,无异于向世界宣布:深圳不仅离国际金融中心不远了,而且还要在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请继续关注下篇《深圳:金融风暴下的梦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