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升与房价坚挺交相辉映
他山
中国的油价上升与房价坚挺相互辉映。昨天在金中环吃饭,听到邻桌的一个人接电话,由于声音比较大,他山大概也听出一些眉目来:大意是油价涨了,他的一个客户手中囤积有大量的油,可以以调价前的价格出手,问这边能否找到下线。他山很是纳闷,为什么他不以调高的价格正常销售,赚取更多的利润,反而采用低价倾销的方式获取微利呢?
后来一琢磨,悟出一些道理来:这是今年发改委第八次上调油价。自11月1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80元。这些屯油者之所以敢以低价倾销,一方面说明在国家将油价提升之后,他们仍然可能以原价拿到油料。480元显然不是他们的利润差价,480元是他们手上的囤油能快速成交,资本快速转移de筹码。
另一方面说明他们上层消息非常灵通,每一次政策调整,都能成为他们洗钱的机会。国家提价油价,本来是想跟国际价格接近,以油价作杠杆调节我国的贫富差距,却一不小心为油市上特权者提供了迅速收敛财富的“商机”。为什么中石化的人每次“坦言”巨亏?动不动就说成品油价涉及国家财政收入,即使定价机制要调整。这种口气有点要挟发改委的意味。但调整之后的结果又怎样呢?
油市与楼市何其相似。开发商也是以类似的手法与中央政府周旋。一旦地拿到手中,就开始套银行的钱,工程款、按揭款都是银行的,甚至有些地价款也是银行的。对地方政府而言,它通过开发商把银行的钱转移到财政,GDP任务可以交卷了。通过增发货币,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类似于往血管里注射鸡血。亢奋之后,紧接着一定是疲软,像深圳后海的房价卖到10万/平米,这10万中,有8万来自银行,而不是实体经济。
囤油与囤房的原理一样。今年1~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7%,在消费主体没有出手之前,出现所谓“小阳春”,一定是银行买单,买的是正资产还是负资产,即便楼层即将封顶,依然无法判断。8~10月份,北京、上海和深圳一线城市出现了“量跌价增”的情况,他山判断,开发商很可能在重演07年捂盘的故事,今年又大量热钱压境,与其说用“量跌价升”来抗衡市场,不如说是在与中央政府的施政力量在较劲。
对于开发商而言,它清楚央行必须继续给它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它拿到更多银行的钱来保GDP,否则,开发商停工和捂盘,会把中央政府逼上梁山。07年上演的全国性捂盘,政府也奈不得,终究妥协了。中央政府为什么这么软呢?一种说法是中央政府在蓄精养锐,但是两年过去,经历了汶川的悲痛和奥运的兴奋,到现在为止也没看到什么硬的东西出来,难道这就是明年“两会”的悬念?油价与房价的压力或将移交给下一届政府?
相关阅读:
奥巴马访华与中国楼市风马牛不相及
谁也不敢承认中国房地产业产能过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