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单大伟该如何转身?

(2006-11-14 18:49:34)
分类: 地产札记
   温馨告示:他山的博客为八小时之外的思考积累,嬉笑怒骂,文责自负,与工作单位无关,特此说明。
 
2007:单大伟该如何转身?

他山

    被誉为“游走于列地产商与列传媒之间的资讯狂人”单大伟,怎么没料到2006年的“秋收”是如此的凄凉。一位出席11月10日住交会开幕剪彩的朋友在QQ上告诉他山,网上发布的开幕式的照片彩花飞舞,看起来很火爆,其实场下在坐的三排人中,有两排是记者,还有一排是穿者便衣的住交会工作人员。这场面与去年,尤其04年万人空巷,涌向新会展中心观摩住交会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2007,单大伟该转身了!

    本山没去上海的现场,却一直在搜房和新浪上观察住交会动态和大伟同志的一举一动。新郎上有一篇专访他的文章:《2007年住交会亲自操刀》。从03年到现在,从深圳高交会馆搬到到上海新国际会展中心,哪一年不是他亲自操刀呢?难道今年的住交会不是他亲自操刀?这标题让本山产生一系列疑问。大伟同志在接受采访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故意跑题,远离记者的提问,居然扯到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深圳的一位朋友说,昨天在青藤茶社与兄弟们谈到大伟同志说的这一席话,全深圳搞房地产的人肚皮都笑破了。

    单大伟对今年住交会冷场有一段自我解嘲,他说在大的宏观调控背景下顺利召开,应该说是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是相当的不容易了!展览的规模有所缩减,网友和业内人士都有所理解,他山却偏偏不理解。本山以为,宏观调控政策不应该是使今年第八届住交会展览规模急剧萎缩的主要原因。对今年住交会的惨淡景象,大伟同志没必要找借口回避,而应正视只有20来家左右开发商参展的严酷现实。他山分析,导致今年住交会冷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气”和“炒作”严重透支。王志刚的评价住交会是“地产骡马市、现代名利场、观念孵化器、记者采购场”,是对单大伟“忽悠”能力的肯定。2004年单大伟将第六届住交会从深圳移师上海,无疑迈出了中国房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展览规模为46000平米,接待市长代表团140多家,参展企业290多家,报道的媒体记者1500多人。他山认为当年“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炒作,使住交会从深圳移师上海,得到了深圳及京沪业内业外最大限度的人气支持,还包括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的版面支持是分不开的。树挪死,人挪活了。06年的冷场,因为单大伟已把前两年积累的“人气”和“炒作”资源严重透支了。

    二、单大伟黔驴技穷。他山记得,大伟同志在多个场合,多次谈到与国外展览公司合作,一晃两年过去了,与国外公司合作无影无踪,反而出现了今年冷场的局面。另外,住交会除了越来越商业化的评奖之外,创新的因素越来越少,管理是越来越弱,这两年,展会里的论坛太多,主题不突出,没有主论坛。不像博鳌房地产论坛每年都有主题。单大伟把论坛发包给代理公司和广告公司去做,自己轻松了,而这些代理商根据自己的喜好定主题,松散而随意,已经不足以吸引业内人士参与。大家普遍出现审美疲劳。说单大伟黔驴技穷,只是据此的一种猜想。

    三、分配不匀,众叛亲离。在青藤茶社喝茶的一帮人曾经估算过,04年在上海搞的第六届产值过亿。参与策划的资深人士都知道成本多少,利润多少。全忠与肖勇属知情人。据说全忠04年把自己几乎全部精力拿出来在忙碌住交会,且将自己公司的车都拿出来在做住交会的公务用车,无论感情上、时间上、精力上、财力上,都做了相当大的投入,无非希望有一个良好的收成。但05年,单大伟去北京拿中国房地产报经营权的时候,全忠从单大伟的智囊团中撤退出来,和王侯联手,抢在单大伟前面搞过一次与“住交会”形式相同的"地博会"。相当与内部PK了。肖勇集中精力忙搜房的事去了,对住交会提供的智力支援也甚少。许多曾与单大伟一起创造“住交会”这个平台的兄弟另起炉灶,说他们对单大伟是众叛亲离有点过分,但本山推测,这与04年利润的分配不合理一定有关。

     今年“住交会”冷场留下许多思考,本山写此文的初衷无非不希望“住交会”成也单大伟,败也单大伟。 “冷场”的原因可能还有,开发商参与评奖,担心怕枪打出头鸟,此外还有,发展到今天的“住交会”对发展商的品牌建设和销售目标有多大意义可言?本山希望单大伟和业内同仁共同思考的是:“住交会”这个优秀的平台搭起来之后该怎么管理?这联系到创业与守业的问题。单大伟能与兄弟们一起创业,也能一起守业吗?05年,有人比喻单大伟是地产大鳄肚子里的蛔虫,今年这蛔虫难道被“肠虫清”排出来了? 
(特别说明,以上分析,无凭无据,权当戏言,仅供网友娱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