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杨小栈
胡杨小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933
  • 关注人气:5,3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书推荐:希望准妈妈、新妈妈都是故事大王

(2011-11-09 11:13:08)
标签:

教育

分类: 职@姿态

《故事知道怎么办》还没读完,本来想读完再写书评的,收到立品的这篇书评,写的非常好,已用在报纸上。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要是早点读到,估计我也是故事大王好书推荐:希望准妈妈、新妈妈都是故事大王儿子会更受益。

 每个妈妈都碰到过,孩子让你讲故事的时候。记得儿子小时候走在路上,会让我给他讲故事,我呢,非常不善于联想,所以就胡编乱造。没想到,他却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每次都问:妈妈,那个故事后面呢?我就接着乱编好书推荐:希望准妈妈、新妈妈都是故事大王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编故事也是有些技巧的,所以推荐给新妈妈们,准妈妈们,希望你们都是故事大王!


http://img30.ddimg.cn/5/8/22484390-1_b.jpg
 

故事之光来自哪里

——《故事知道怎么办》读后

 周悬

 

 秋天来了,周末的时候,我们经常在野外走长长的路。有时候,女儿走不动了,我就说:“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听着故事,你的小腿就有力气了。”这个时候,我往往并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有一次,我看见一朵蓝色的喇叭花,就给她讲一个小姑娘如何采集喇叭花的种子,装在信封里,第二年春天种在院子里,整个夏天,整整一面墙开满了美丽的蓝色花朵。

女儿听得很痴迷,虽然故事是那么简单。我知道,这个故事里,有长长岁月的痕迹,我也曾像故事里的那个小姑娘一样,用铅笔在信封上写上花的名字和采摘的年月,也曾痴痴等待第一朵花在夏日清晨绽放。

很多时候,故事是一种生命体验。某一个故事,从某一个人口中说出,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带着讲述者的温度,包含着讲述者的体会和理解。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故事大师,有的用嘴巴,有的用文字,有的用线条和颜色,还有的用影像。听着、读着、看着、讲着那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有时候会分不清自己是在故事里,还是在故事外。

我的面前,是一本期待已久的书,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丰厚又饱满。同样丰厚饱满的,是它的内容。

《故事知道怎么办》的作者是善于给孩子讲故事的苏珊·佩罗,她当过多年幼儿园教师,曾长期在澳洲和非洲为人们举办讲故事课程,自称“故事医生”。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她面对孩子的负面行为时,常常能够一眼洞穿症结所在。她深深懂得如何搭乘故事的清风走进孩子内心,而说教、责骂和惩罚只会像狂风暴雨一样,令孩子的心门紧紧关闭。

苏珊·佩罗曾来中国举办故事工作坊。在中文版序言中,她还讲到中国老庄思想与故事之道的异曲同工之处。在读了书中这么多的精彩故事和精辟见解之后,我们不由会叹服故事的魔力,然而,无论是参加过苏珊的工作坊、与她当面交谈过的人们,还是仔细阅读过这本书的有心读者都会发现,苏珊一直在尽力避免给人们留下这样一种印象:故事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不管孩子出现什么令人头痛的问题,讲一个故事就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苏珊用“秩序挂毯”来比喻有助于促进孩子正向行为的生活环境。有规律的生活、清晰的界限、前后一致的态度,接纳、尊重、关爱等犹如“结实的经线”,“幽默、游戏、歌曲、童谣、家族仪式、节日和社区活动”和故事一起构成富有创意的纬线。“故事有可能成为挂毯中闪闪的金线,但如果基础线不结实,编制物就会散开……故事的金线就会漂浮在半空……”

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人和我一样,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新生命所带来的那份喜悦和动力,努力阅读各种育儿书籍,希望给孩子最好、最完美的教育。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她的行为像镜子一样,照出了我身上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些行为方式和习惯,我才慢慢意识到,在教育中,起更大作用的,是构成孩子生活环境的全部因素。我们整个人、整个生活方式、为人处世的所有态度,甚至我们潜意识里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那些东西,或许在更深地影响着孩子,无论是好是坏。意识到这一点,就不再狂妄地认为自己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而只是接纳自己,做好自己。

在苏珊丰富的故事生涯中,她观察到,有时候,看似是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但实际上根源来自于父母。父母内心的态度改变了,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化。例如有一个孩子不愿意离开妈妈去上幼儿园,但实际上是因为妈妈不能面对小时候离开家人的恐惧,同时对于离开孩子心有内疚。《树熊宝宝》的故事让这位妈妈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可以独自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了,他会很安全,很快乐。还有一位妈妈缺乏自我价值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导致三个孩子脾气暴躁,整天打架,《美丽的女王》帮助她重新发现自己的美丽,母亲状态的好转使这个家庭找到了自己的锚,恢复了安宁和谐。

我始终觉得,西方人在儿童心理的研究方面确实走得更远。我们习惯于给孩子贴标签,爱打人的孩子是坏孩子,偷窃更是预示着人品败坏。然而,苏珊的事例告诉我们,有时候,孩子的攻击性来源于内心的恐惧和孤独,这时候,温暖他的心灵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是希望在陌生的幼儿园和熟悉的家之间实现一种转换。另一些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因为渴求关注,或提醒成人给孩子温和而坚定的界限。

这本书里最让我感动的是与死亡有关的几个故事。《翱翔把,老鹰》把我们带到一个更大的画面里——灵魂摆脱肉体的束缚,终于体会到什么是飞翔。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关于文学创作的这句话也许同样适用于故事,故事的力量,不在于形诸文字的那些东西,更多取决于我们内心有怎样的图景。

故事医生苏珊给出了一个个的故事“药方”,并且用生动的示例解释了这些药方背后的药理,这样读者就可以根据药理,加上对孩子的了解,自己开出对症的药方。故事本身不是万能的,但这背后,我们内心的努力,我们的爱和理解,我们真实的生命体验,会带来一缕宝贵的故事之光。

 

以下是活动,婉婷说可以来参加活动好书推荐:希望准妈妈、新妈妈都是故事大王,我说:最主要是现在,没孩子听我讲故事了。但是我可以提前学习,为孙子讲好书推荐:希望准妈妈、新妈妈都是故事大王


 

立品图书将于11月中旬举行《故事知道怎么办》作者苏珊·佩罗活动诚邀您参加我们的活动,并协助宣传。活动安排见下表,具体内容见附件。

活动主题

日期

具体时间

活动地点

如何用故事“疗愈”孩子的挑战行为

1112

1400-1600

雨枫书馆(崇文店)

如何用故事“疗愈”孩子的挑战行为

1113

1330-1530

中关村图书大厦

故事知道怎么办—治疗性故事工作坊

1116-17

830-1600

抓马宝贝

用爱和责任编织的美丽画卷

----创造性地规范儿童的行为工作坊

1119-20

830-1600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

 
前两场活动为公益演讲,后两场为工作坊(名额有限),如您要参加请与我联系。
苏珊老师将于11月11日----22日在北京,期间可安排媒体专访,做网络线上活动,如有需要可与我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