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喧嚣保持距离

(2011-11-02 08:13:04)
标签:

活在喜悦中

就是要幸福

女性成长

新书推荐

    题记: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不开心。在信息过剩的年代里,知识反而成了稀缺品。得到信息,没转化成知识;得到知识,没转化成智慧。甄别信息要智商,而利用信息要勇气。死于知情,或生于不知情,其实就这么简单。像节制午餐一样节制信息,才能获得身心的健康与解放。

                                                                                                     ——《新周刊》

与喧嚣保持距离

 

               我已经把手放在这张特别的犁上,就像要犁出更深更直的犁沟。”

 

与喧嚣保持距离

——读《我自静默向芬华》

胡杨

如今许多人是“微博控”,在微博洪流中起起伏伏、颠簸不定。而我一进入微博,面对不断刷新的屏幕就有一种紧迫感,仿佛呼吸节奏都变快了。有时好心情随着信息的灌入而变得糟糕起来。所以很少微博,当朋友谈起微博,我想的是:关闭眼睛!关闭耳朵!与喧嚣保持距离!

 

的确,如今信息已成为洪水猛兽,如果不清醒自知你就会将被淹没吞噬。《我自静默向纷华》正是一本关于逃离喧嚣、体验静默的书

 

《我自静默向纷华》是天津女友爱卿快递给我的书。她去书店一买就是两本。而读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日本大地震后核辐射纷纷扰扰的时分,不断有朋友发来防辐射的信息,我一律回复道:“我自静默向辐射!”

无巧不成书。读书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居然提到在喜马拉雅山静修三年的英国比丘尼丹津·芭默,而她的《雪洞》那一刻正在我的书架上“待读”;更巧的是,跟孩子一起看《野兽公园》,突然被影片中的插曲吸引,拿手机取样搜索歌名是《hidway(藏起来)》。

而《我自静默向纷华》正是一本关于逃离喧嚣、体验静默的书

 

视“静默”为洪水猛兽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视静默为洪水猛兽的社会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尽一切所能避免过分的安静。寂静让人不安,有违常理,把人逼疯,在人们眼里它是非常黑暗的东西,叫人喘不过气来……我们的文化排斥静默,也许受之影响,我们把人际关系看得极端重要,因此把亲情、感情、心情视为头等大事……”

本书作者英国女作家莎拉·梅特兰是毛姆文学奖的获得者。她生于上流社会,长于繁华闹市,最后皈依静默。她的足迹遍布荒原孤岛、沙漠高地,以体验思考静默。所以她被称为现代梭罗,而这本《我自静默向纷华》被称为现代《瓦尔登湖》。

18世纪梭罗在远离世俗的瓦尔登湖畔隐居生活,漫步、沉思,用一把简单的斧头,砍去人生多余的枝节,奉献一部不朽的杰作。如今英国女作家莎拉·梅特兰在给怀中的婴儿喂奶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丰富、广饶的静默,于是在中年之后“华丽转身”于广袤的自然世界,凝神倾听大自然的天籁。她走过千山万水,终于能听清楚18种流水的声音,能分辨出高山上的寂静与沙漠里的寂静的区别……而心灵安宁之时,哲学的、宗教的、诗意的思考纷至沓来。

在书中,她提到了“前辈”梭罗:“梭罗认为我们的财富应该用我们的闲暇时间而不是拥有的财富来衡量。衡量财富的最好尺度是我们的需求满足之后所剩的时间。当然,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得越少,你就越富有。梭罗对自己的哲学实践得最好,堪称大师,每年他只需要做几个星期的体力劳动就能维持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他属于百万富翁的行列。”

她认为: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西方青少年反社会的甚至暴力的行为与表现,与缺乏静默有关,与缺乏教人如何运用静默的训练有关。

“我坚信,整个社会都在日渐抹杀静默之时,其实正是我们失去了某些宝贵的东西之日。然而,不管这种静默是什么样的,它都值得拥有,值得我们揭示其中的秘密并让它得以发展。”

 

静默是一种创造力

作者认为:在创造的过程中,静默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个不能时常过一过孤寂生活的人,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全部智力和才能。”“创造力是‘安静未曾玷污的新娘,是静默和行动迟缓的养子’。”的确,事实证明,很多科学发明都是在发明者“放弃努力”的那一刻,达成的。

在胡茵梦老师的博客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语:人有两种存在形式,一个是doing,一个是being;一个是做,一个就是单纯的存在。这两种状态同时存在于我们的内在。但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以及主流文化的思维关键点,都放在doing,就是做上。我们认为做就是积极向上和有意义的,而“存在being”是消极被动和没有意义的。所以鼓励做做做,消耗到一个程度以后,身心失衡了。因为当我们不断做的时候,是在运用我们的交感神经,而没有办法用到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只有在我们存在安静、进入禅定的时候,才能恢复运作功能。而我们的副交感神经其实掌管的就是我们的呼吸、排泄消化,也就是你不必用你的头脑去控制的一个自动化的这些运作。

所以,几乎所有的修炼核心都是让人——静下来。

“有机体的生长也是静悄悄的。细胞分裂,体液流动,细菌繁殖,惊人的力量透过土地,却并无半点声息。‘这力量穿越绿色的枝干,让花儿开放’,这是无声的力量。”

这其实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庄子在《知北游》里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

作者正是通过“静默之旅”开始对自然现象更加心怀敬畏,也对自己更加慈悲。“我已经学会对自己的不足表示尊重,而不是轻视了。”

的确,静默是我们赤裸裸面对自我的时刻,是进入“自我发源地”的起点,会勾起很多负面情绪,比如恐惧、孤独、寂寞、悲伤等。但是正像作者描述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安静这个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体现了内心世界的淡定,而这个世界并非空空荡荡一无所有,而是一处富饶之地。”

“作为一名作家,我需要远离压力,与自己的内心保持一致,与当前发生的事情和谐相处而不是极力挖出所谓的内幕……我已经把手放在这张特别的犁上,就像要犁出更深更直的犁沟。”

 

女性的“知更书”

记得当年读《瓦尔登湖》的时候,有点附庸风雅的意思。因为当时的自己年轻且躁动不安。如今步入中年,平静开始成为人生的主要议题。

作者在书中也坦言道:“变化,对,就是这种变化。也许这种变化真的和更年期有点关系。作为女性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四十五岁左右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为自己开创一个全新的空间…… 我宁愿相信对女性而言走向绝经的这个阶段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绝经的女性骨骼密度变低,充满气囊——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女人的骨头在显微镜下与鸟类骨骼几乎没有分别。也就是说,绝经的女性能够像鸟儿一样学会自由自在的飞翔。”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这是一本写给中年或者说更年期姐妹的书。

的确,当青春的光华渐渐退去,我们不但要适应变化而且要善于改变自己,得以重生。

本书虽然是作者个人的心灵史、沉思录,但是对于被噪音喧嚣搅扰得无以宁日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人生的清凉剂,让我们在忙碌如陀螺旋转的时刻,抽身而退,获得心灵的自由。

不一定要拥有一个瓦尔登湖,生命才可以沉思;不一定要远离都市走向山涧,人生才可以丰饶。有时只需打开一本书,因为阅读是如何深深地潜移默化地成就了对自我的理解。

的确,只有静下来了,你才能与自然界达成一派!而这个世界,只有在我们每个人都保有平静、善美的时候,才能更太平美好! 

 

与喧嚣保持距离

9月24日3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