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今天是2011年11月11日。如果不是世人太八卦,这个日子没有什么的。
其实,在微博里看到有人解释2011年11月11日,好像是几米吧,说2011年11月11日表示:爱我一生一世一心一意一点一滴
我看这个解释比较乐观,嘿嘿。
其实,我们活在这个世界里,不如说活在我们自己的解释、感受里。
比如2011年11月11日,你完全可以解释为光棍节,那么你就在孤单悲观中度过这一天吧。
如果你解释为爱我一生一世一心一意一点一滴
那么这一天是不是就无比温暖和有希望了呢?
的确,所谓的生活品质,不在于你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穿什么吃什么。而是你掌控意识的能力!
前天读完《当下的幸福——我们并非不快乐》,其中说到最优体验,精神熵、幸福,生活品质等概念……
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和阐释日常体验(包括信息,光棍节就是一种演绎的信息,注意!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这样的负面信息)。
准许哪些资讯进入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这就决定了生活的内涵和品质。
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
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也可称为精神熵,它会导致自我解体,使效率大打折扣。这种状态持续过久,对自我将造成严重的伤害,是自我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
精神熵是最优体验的反面。光棍节可以算精神熵现象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的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代价。(为什么写起字就感觉无比快乐呢
)
主观上保持自由(意识上的有选择),最不堪的情境都能转变成最优体验。
日积月累的最优体验汇集成一种掌控感——说的贴切一点,是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就是我们所想象的最接近所谓的“幸福”的状态。
如何经由掌控自己的内在意识的体验,品尝生活的快乐以及如何将日常生活实践转化为乐趣的源泉。(每天中午看看小区里的树,听落叶飘飘的声音,都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
最优体验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它本身就是目标。即使最初怀有其他目的,但是到头来活动本身就已经带拉足够的报酬。(一直以为稿费版税之类,是二次享受,首次享受是写作的时候,那时一切都已经得到)
最优体验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它本身就是目标。即使最初怀有其他目的,但是到头来活动本身就已经带拉足够的报酬。
“自成目标”指的是一件事情不追求未来的报酬,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最大的乐趣。
那些“自成目标”的家庭环境,回为家庭成员保留客观的心灵量,从而提高对任何事物的乐趣。(
享有自成目标环境的家庭生活的幸运儿,一定比较快乐、坚强、活泼、满足。孩子自修或者在学校上课时,自成目标的家庭背景也有助于他们获得最优体验。
身体能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产生乐趣的潜力,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这种力量,因此从不运用自己的体能装备,把身体制造乐趣的能力束之高阁。(瑜伽的紧张放松,以及打坐都是运用开发身体的方法,连呼吸都是一种愉悦,你体会到了吗?)
如果任由身体感官萎缩,生活品质充其量只能勉强及格,有时甚至相当苦闷。但是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身体所能,学习为肉体感官建立秩序,精神熵的现象就会一扫而空,变为充满乐趣的和谐。(对此深有体会!身体本身就是我们体验快乐的媒介)
若能赋予人生意义,就能使生命丰富璀璨,
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是否苗条、富裕、掌权,都已无关紧要了,
此时澎湃的欲念止歇,连最单调的经验也变得兴味盎然。
此时澎湃的欲念止歇,连最单调的经验也变得兴味盎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