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郭艺芳
2型糖尿病 血糖 低血糖
HbA1c
新近,“有效控制糖尿病全球合作组织”(Global Partnership for Effective Diabetes Management)制定颁发了2型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新指南针对基线特征不同的患者分别作出了诊疗建议。其要点如下:
一、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但超重或肥胖的患者
1. 对于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且无并发症者,在不引起低血糖或体重明显增加的前提下,应严格控制血糖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值6.5%-7.0%)。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监测一次HbA1c。若3个月内其HbA1c不能达标,应考虑联合药物治疗。
2. 充分强调HbA1c达标的重要性,即便血糖轻中度升高(HbA1c<7.5%)的患者亦是如此。
3. 对于血糖轻中度增高者(HbA1c<7.5%),应考虑选用不增加低血糖危险性且对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4.若患者HbA1c>9.0%,需考虑联合应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5. 与所有糖尿病患者相同,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反复强调饮食与运动疗法的重要性。
6. 由于超重和肥胖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性进一步增加,应更加重视对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二、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且体型较瘦者
1. 对于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且无并发症者,在不引起低血糖或体重明显增加的前提下,应严格控制血糖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HbA1c目标值6.5%-7.0%)。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监测一次HbA1c。若3个月内其HbA1c不能达标,应考虑联合药物治疗。
2. 充分强调HbA1c达标的重要性,即便血糖轻中度升高(HbA1c<7.5%)的患者亦是如此。
3. 尽可能选择不增加低血糖危险性的抗糖尿病药物。
4. 若患者HbA1c>9.0%,需考虑联合应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5. 体型较瘦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应更加强调早期治疗(包括早期启动联合药物治疗),并优先考虑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药物。
6. 虽然与超重和肥胖患者相比,本组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较低,但仍需教育患者努力维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避免体重增加,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
7. 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约占10%,后者更多见于体型较瘦者。若怀疑此种类型,应建议患者进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查(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三、新诊断的儿童糖尿病患者
1. 对于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先关注长期治疗的安全性。
2. 由于本组患者可能将带病生存数十年,因此应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前提下努力将其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3. 建立包括患者父母、监护人和其他主要家庭成员在内的糖尿病护理团队协同管理患者。同时还应对这一团队加强宣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并指导其家庭成员(如兄弟姐妹)科学预防糖尿病。
四、血糖控制不佳但无并发症的患者
1. 应将本组患者的HbA1c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但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其降糖速度宜更为缓慢,使血糖逐渐达标。
2. 重新评估血糖控制不佳的潜在原因,例如降糖策略过于保守(包括未及时启动联合治疗),治疗依从性差,或药物选择不合理(例如未针对其潜在病理生理机制选择药物)。
3. 实施结构性健康教育程序,动员患者本人更为积极的参与疾病的管理。
五、血
文章来源:
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3426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