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胶原,内皮素ET-1,醛固酮,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摘要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代谢的动态变化,进而探讨胶原代谢在糖尿病心肌病变中的主要特点。
方法:实验选用清洁级、4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取17只设为对照组:分为正常8周组和12周组:其余23只用链脲佐菌素(STZ)造模。注射STZ
72小时后测空腹血糖值>16.7
mmol为糖尿病模型,模型大鼠20只将其随机分为2组:模型8周、12周组,每组10只。分别于8周、12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测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醛固酮、内皮素-1。采用天狼星红染色法测心肌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测TGF-β1。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均由
Spss12.0软件完成
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35只。模型两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两组(P<0.05)。实验8周、12周时,模型组大鼠心肌胶原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模型12周组较8周组大鼠心肌胶原表达明显增加(P<0.05),实验8周、12周时模型组GSP﹑ET-1﹑醛固酮、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心肌TGF-β1水平均高于空白8周、12周组(P<0.05)。
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代谢异常沉积出现要早于文献报道的12周,随病程进展心肌胶原呈进行性增加,且伴随糖、脂、蛋白代谢异常引起内皮素、TGF-β1和醛固酮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心肌胶原早期沉积的因素。
Sunni等[1]认为糖尿病心肌间质胶原沉积的发生可能早于心肌细胞的增生、肥大;通过本研究发现,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元代谢异常沉积在糖尿病早期就已经存在,并随病程进展心肌胶原呈进行性增加。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选用清洁级、体重210±20g/只、SD雄性大鼠60只,上海复旦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沪2002-0002。动物饲养温度25℃,湿度40%。
试剂:链脲佐菌素、天狼猩红购自美国Sigma公司;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兔抗鼠一抗: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内皮素1(ET-1)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进口分装;醛固酮(ALD)放免试剂盒:购自上海达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口分装;糖化血清蛋白(GSP)、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
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国产;血糖试纸:德国罗氏公司。
主要仪器设备:万能研究用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型号:BX51型;图像分析系统:德国ZEISS公司,Axioskop-plus;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VER 4.1);分光光度计:UV-2102C 2.1: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仪器编号:SFZ 1606016686);血糖仪:德国罗氏公司。
1.2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