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杨延宗教授谈:生理性起搏
(2007-12-07 15:10:12)
关键词:杨延宗 起搏器
心律失常 基因治疗
三腔双室起搏治疗 房颤
起搏器的应用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起搏器的功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其适用人群也早已超出单纯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逐渐扩大至药物难治性心衰等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起搏器的发展是在不断追求和完善模拟正常心脏生理性的激动和时间模式,其目的不仅在于可以提供生理性的心率支持,更要维持或重建生理性的心脏功能,优化心脏功能,即我们目前所说的生理性起搏。随着对心脏电学和机械功能和生理机制的不断深入认识,生理性起搏的含义、范围以及作用机制也在不断发展、扩大和更新。
最初的生理性起搏是指在单腔心室起搏(VOO、VVI起搏器)提供单纯的频率支持基础上,模拟正常心脏传导顺序和变时功能,发展为双腔房室顺序起搏和频率适应性起搏(DDD、DDDR起搏器)。DDD起搏器曾一度被誉为“万能起搏器”。然而,随着起搏器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双腔起搏器并不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DDDR在远期的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方面并不优于VVIR;同是保持房室顺序起搏,在降低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DDD起搏远不及AAI起搏。由于常规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造成心室激动顺序的异常,导致心室间和心室内各部位收缩的不同步,进而引起左室血流动力学上的改变,影响左室功能。对这一关键因素的认识,使起搏器在功能和电极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研发和完善,向生理性起搏迈进了一大步。而且,对心室间和心室内收缩不同步意义的认识,也打开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大门,使起搏器治疗的意义从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