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高校自主招生联盟何去何从(图)?

标签:
教育宋体联盟大学生辩论赛《中国青年报》 |
“辩论”,似乎与我有点瓜葛。在学校做教授,只要有时间,我会应邀作为校内以及校级之间大学生辩论赛的点评嘉宾或者评委,也曾多次在电视上为大学生辩论赛做点评。甚至开设过《演讲与口才》课程。没有想到的是,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期间,参加了一次由学院院长和书记们作为辩手的辩论赛。辩题是: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发展前景。有点意思的是,“天命之年”的我,还可以参加这样“年青”的活动;右腿绑着石膏,还可以站在辩论席上;我是反方的组织者和一辩,所持观点为“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前景黯淡”。反方胜出,我还获得什么“最佳思辩奖”,哈哈,应该叫做“最佳带伤参与奖”吧。
大家好!
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前景是光明,还是黯淡?用什么来判断?要满足“三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学生健康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自主招生的目的是:发现和培养“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的考生”(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办法(试行)》),也就是“偏才”,“奇才”,“怪才”。然而,近年来的“联盟招生”其真正的动机是“抢夺生源”。争夺优质生源,本也无可厚非。但要靠学校教育品质和社会声誉。不是靠“圈地选羊”、“抱团掐尖”、“联合收割机”、“拉帮打群架”,有评价说,“联盟(联考)出发点不道德,就是为了垄断生源,其他都是说辞”(《中国青年报》2010年11月25日)。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近年,全国参加“联考”人数越来愈多,范围越来越大。本质上“联考”还是 “学科考试”,时间安排密集,考生疲于奔命。我一个在中学做校长的同学告诉我:“联考”内容与中学教育差异较大,为了准备“联考”,已经出现五花八门的《“联考”应考指南》,《联考培训班》等,一个“联考复习产业链”正在形成,严重冲击基础教育的正常秩序。原来是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但“联考”没有解决原有“问题”,却放大了原有“弊端”。高考对基础教育是个“指挥棒”。原来有一个“警察”在指挥着交通,现在却有四个“协警”按照不同的意志和方向站在路口。“三分天下”,“四组抱团”,乱象环生,难道对方同学真的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