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8日,我右腿裹着石膏,双手撑着拐杖,从北京出发,回成都参加父亲追悼会。
好朋友国华和刘总专程从天津赶来陪护我路上的行程。在去机场的路上,我给赵立涛同学发短信请假,没想到立涛同学立马赶到机场,订妥下一航班,代表全班同学,与我同去成都。让身有残疾之人,感动无比。
一直想着我这副“行头”如何安检?如何通过长长的通道?如何一步步登上飞机的悬梯?原来啊,可以申请“特护”,在机场的轮椅上,完成所有过程。真如我早起时候说过的,被石膏裹着的病腿成为了重点安检的对象。“腿这模样过海关,八成会被怀疑里面藏着危禁物品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a9c690102dsha.html)。

在北京机场

在成都机场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实际感受了作为一个“残疾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果不是有这样的意外,我不会知道,残疾人在全国有8296万人之多,占全国人口总数6.34%。我们的社会对残疾人的自尊与无奈,自信与孤独了解多少呢?有调查显示,目前全社会对于残疾人生活、事业的了解尚不足20%,高校中的数字更可怜,尚不足10%。
基本上可以这样判断一个社会上成熟/发达和文明程度:
--- 残疾人是否可以通过“无障碍设施”去健全人能去的任何地方?
--- 残疾人是否可以或者有多大比例的残疾人可以融入社会?
--- 残疾人是否可以或者有多大比例的残疾人有自己的岗位和工作?
--- 残疾人是否可以或者有多大比例的残疾人是在得到同意后再接受别人的帮助?
--- 残疾人是否可以或者有多大比例的残疾人接受多何种程度的教育?
--- 一个国家有无完整的残疾人保障政策?
--- 社区/机构或志愿者群体中,有多少人接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专业技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