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管理需要多一点协调和平衡
(2009-12-14 09:03:47)
标签:
财经 |
“我觉得政府部门应该转变观念,促进产业发展,而不是单纯强调管理。店招不能留电话号码,非常不人性化。我觉得店招留电话很方便市民,比如新开一家店,想了解具体情况,但现在停车又不方便,可以记下电话回去详细询问,这个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廖女士在电话中表示。
昨日,庆云西街已开始统一更换店招。各商家都期待着新店招做好后,带来好生意。经营宠物医院的杨先生说,以前一条街各家都按自己的喜好做店招,确实有些“五花八门”。现在统一来做,当然会更美观。但是店招整齐就好了,不让写电话号码,就不方便了。“有的顾客路过把号码记下来,有事了可以直接打电话咨询或者叫我们上门诊断。”
开玻璃店的张先生也认为,统一换了店招,整体形象更好。但是不让写经营范围,他比较为难。“我做的活儿比较杂。以前的店招就是玻璃、塑钢、铝合金,别人都不知道我已经做了10多年的雨篷。如果不写业务范围,别人就更不清楚我卖啥了。”
老板:希望经营范围写详细点
文具店老板郭女士在门口的墙上贴了一张纸:虎年挂历……“我希望经营范围宽一点,比较特别的东西要亮出来。特别是一些你自己知道有,但大家又从店名上看不出来的。比如很多文具店其实都在经营礼品、玩具、办公用品,单从文具店3个字上你想得到吗?比如说干洗店,一般人都以为是洗衣服,但有的还可以洗沙发套、窗帘。”
在庆云北街,还没有更换店招的水果店做了红色的店招,紧邻的灯具店又是蓝色的店招。庆云北街一家面店的店招上写着:“面、刀削面、砂锅米线、水饺、抄手、炒饭、炒面。”店主称,如果只写“面店”,别人以为只有切面,怎么知道还有炒饭、饺子、抄手卖呢?
桂王桥南街的很多餐饮店都写有电话。市民刘女士认为,店招上没必要写经营范围和电话,看起来乱糟糟的。但杨先生表示,店招上很有必要写经营范围和电话,一目了然,方便群众。“我中午想找一家餐馆吃烧菜、冒菜,难道非要进去问服务员才知道有没有?如果没有,又进第二家、第三家……?”
专家:应寻求三方利益平衡点
对于市民的质疑,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认为,商招店招的更换涉及三方面的平衡———从城市管理角度来说,简洁、规范就好;对很多市民来说,想清楚地知道商家的经营范围和特点等便民信息;商家则希望广告效应最大化。如果完全从管理角度,简单规定就行了;如果完全从市民角度,需求就多样化了;如果完全按照商家意见,又会出现过分的广告,因此,任何一个角度的决定都不应该成为最终的决定,需要寻求三方利益的平衡点。
陈光表示,城市管理者占有主导角色,最有条件邀约各方代表,集成各方意见,再考虑有没有办法能协调各种利益,达成经过协商和妥协的方案,让三方都相对觉得满意。“城市公共管理没有最好的答案,只有相对优化的结论。管理看效率,商业看利润,但我认为最终还是要看老百姓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怎么样。满足更多老百姓的需求,商家才能赚钱。以人为本其实很具体———政府以老百姓的需求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