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学院”(Invisible College)一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在1646前后提出来的。实际上是科学家以松散、民间、柔性的方式形成的研究网络。有不同的称呼:“科学沙龙”、“假日聚餐会”、“周末茶话会”、“学术车间”、“业余闲聊”,也许现在还有一“专业QQ群”、“兴趣俱乐部”等等,统称为“无形学院”。
世界上有不少名气很大的“无形学院”,比如意大利伽利略首创的“山猫学会”;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喜欢的“卢茨咖啡馆”;爱因斯坦为“院长”的“奥林匹亚科学院”;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组织的“混沌会”;英国剑桥的“三一中心”和“卡文迪许实验室”等。
“无形学院”无高楼深院,也无校牌校徽,名为“学院”,无师生之分,无资历之别,无派别之异,更权威之束缚,在探索与求真面前人人平等。参与者取决于爱好和兴趣,没有条条框框,研讨问题的自由度很大。只要你听得懂,文科也可以参入理科工科的讨论,理科工科也可以参入文科的讨论。它能更好地打开思路,激发潜藏很深的发明创造力,“无形学院”可以结出“有形成果”,这便是“无形学院”300多年历史,仍然蓬蓬勃勃的原因。
“无形学院”说明一个道理,有效的科研组织形式往往不是行政化取向的,这也许是科研与学术发展的一个规律。
本周末,我们学院(这是一个“有形学院”)就有两个学术活动,有兴趣来看看~
海报1:“公管沙龙”第一期
丰富学术涵养,碰撞思想火花。一群秉持“公义、合作、广博、致用”理念的年轻行动者,推出极富青春活力的“公管沙龙”活动。品茗论道,经世文韬,以学会友,妙语茶香。
第一期活动即将举行,欢迎有兴趣的教师和研究生积极参与。
主题:创新方法(TRIZ)的理论与发展
时间: 2009年3月27日(周五)下午3点
地点:西南交大0号楼0401
海报2:
中国教育财政研究论坛
由我校中国教育财政研究中心主办的2009中国教育财政研究论坛(CEFR)暨学术
研讨会2009年3月28日(周六)9点在西南交通大学镜湖宾馆院士厅举行。论坛将邀请中国社科院、中南财大、西南财大等专家就《中国教育财政评论(第三辑)》进行高层对话和研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