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会科学而言,没有合理的观察与适当的体验几乎谈不上从事什么研究工作。可是,我们应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哪里呢?我以为可以重点考虑三个方向:一是面向活生生的基层和实际;二是以技术和方法见长的国外、境外;三是具备行政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上层机构与传媒。用比较形象的话来说,叫做“顶天”、“立地”加“外向”。没有实证基础,所谓研究就会流于空泛,没有价值;缺乏国际交流,也不足以从理念和方法层面提升研究的水准;不能与具有行动能力的机构和传媒合作,也很难让一个好的想法成为可以付诸实施的过程。于是,三者都是重要的。
最近事不少,接到中央某单位的邮件,继续推动在较高层面的相关事务的合作;又需要发出论文摘要到台湾;还要准备一个下月去美国的Paper。同时,这两天香港城市大学师生一行40人正在成都活动。与香港城市大学同仁讨论一起做一个关于四川灾区灾民需求调查的项目,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计划15日赴灾区开始工作,忽然又接到一个电话,通知15日参加一个关于城市社区发展的研究会的筹备活动,研究会发起人希望我来做会长,前两天说过的,事一多,给忘了。这样冲突的事件也常有发生。需要协调一下,能够兼顾当然更好。
无论是灾民需求还是社区建设都是一些很具体的、很微观的过程。此类研究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技巧性和技术性强,个体需求千差万别,如何能够集成为体现政策意义的公共需求,需要调查与公共政策分析技术;在社区,如何能够在不同利益的群体中发现可以成为公共人物的方法,以及采取何种公共动员技术能够凝集社区的文化和力量并与政府和其他组织形成合力。二是实践性和行动性,需求调查伴随中帮扶行动,社区建设也需要组织活动,没有研究主体的实际投入就不太可能完成项目,是典型的“行动研究”。
总体上,我对此类事情比较有兴趣。主要是因为它切合了前面所说的关注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