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冠军的终身特殊津贴

(2008-08-11 08:32:18)
标签:

体育

    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权威人士透露,对于北京奥运会上的中国冠军,“有关部门在制定新的奖励政策时将改变过去的单一奖金制,有可能会借鉴韩国的终身特殊津贴制。”(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4/111315991679.shtml

   《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的编辑要我对此做个评论。

    所谓终身特殊津贴制,是指除固定的金牌奖励外,每月再给予一笔永久性津贴。之所以实行“终身津贴制”这样的政策,主要是考虑到运动员都是吃“青春饭”的,在经历了短暂的运动辉煌后,这些退役的运动员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终身津贴制”的实行,可以让成绩优异的运动员在退役后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

    实施冠军运动员“终身津贴制” 主要意义有两条:

    第一,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更加人性化。在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11月20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通知》基础上,在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中增加了新的内涵,是杰出运动员终身享有的一种荣誉,并有稳定的生活保障。据媒体报道,直到2006年曾打破过全国纪录、世界纪录的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在长春一家澡堂充当搓澡工,靠给顾客搓背赚取微薄的收入;前马拉松世界冠军,伤痕累累的艾冬梅,2006年4月在网上开博客表示为了生计,欲卖掉自己获得的19枚奖牌。可以肯定,新的冠军运动员“终身津贴制”将改变这些极为悲惨的故事发生的可能性。“终身津贴制”是更加人性的制度设计。

    第二,中国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国际化。说起来很有意思。在希腊的古代奥运会上,橄榄枝编成的花环是冠军运动员能得到的物质奖赏。但到了现代奥运会,为祖国赢得奖牌的职业运动员们能够得到的回报就远不止这些了。希腊就放弃了很久以前给冠军颁发花环的传统,代之以现金奖励。在北京奥运会夺金的希腊运动员可以得到19万欧元,去年希腊国民平均工资为每月668欧元。获得奖牌的运动员还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公务员职位,通常是军队中的军官职位。同时,他们还可以获得几个广告合同,总价值数以十万欧元计。原定奥运金牌大户俄罗斯的奖金标准是金牌5万美元(约合3.3万欧元)。奥运奖牌得主还可以从多家体育基金和私营公司那里得到巨额奖金,并从家乡政府那里得到免费的住房、奖金和汽车。这样,每个人总收入都可以达到约50万美元。8月9日罗斯总理普京在北京会见本国参赛运动员时表示,他已经签发了相关指示,把获奖选手的奖金提高到原来的两倍。获得金牌的选手将获得10万欧元,银牌和铜牌获得者将分别得到6万和4万欧元。中国实施冠军运动员“终身津贴制”,使得中国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国际化。实际上,这一制度在国际上颇为流行,以韩国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乒乓球男单冠军柳承敏为例,在固定奖金外,他每月还可领取100万韩币(约合7880元人民币)的特殊津贴,直到他去世为止。

    当然,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设计,必须要有更加系统的考虑。

    第一,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北京奥运会上的中国冠军有可能实施终身特殊津贴制。但是,同样是在奥运会上赢得银牌和铜牌的选手呢?奥运会是最重要的体育盛会,其他也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单项比赛的中国冠军获得者又当如何对待?在我国,体育人才的选拔和竞争,具有更加明显的“金子塔”型,在一个冠军背后,有成千上万人的付出。既要激励优秀和杰出,也要激励产生优秀和杰出的土壤和团队,我们的事业才不至于畸形发展。既不能吃大锅饭,又必须照顾真正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这是社会保障的本意,也是对政策制订者的考验。

    第二,一项良性的政策设计不仅要鼓励先进,还应该或者说更应该改善薄弱。既要有利于运动员生活保障,更要有利于体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无庸讳言,我国有些体育项目长期处于管理混乱的低水准状态,投入大,效果差,有些传统优势项目与其他国家的运动项目有重叠,体育技术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尽管单一的一项制度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如果研究中的我国冠军运动员“终身津贴制”能够更加切合我国体育水平整体提高的需要岂不更好?新加坡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只上赢得过一块举重银牌。他们现在最希望的是在北京实现金牌突破,于是,新加坡为本国运动员金牌悬赏近50万欧元,大约相当于500万元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国家科技大奖的奖励额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在游泳、田径等一些项目中,获得铜牌运动员就可以享受“终身津贴制”;是不是可以考虑,中国足球队队员只要在以后的奥运会上取得入围资格就可以享受“终身津贴制”,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