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光教授
陈光教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393
  • 关注人气:7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仆”的标准是什么?

(2008-07-13 10:15:34)
标签:

杂谈

    “公仆”应该是怎样的?6月9日《中国青年报》有一项调查显示:81.5%的人认为人民公仆应该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39.0%的人认为应该“关注百姓生活,了解民间疾苦”;34.8%的人认为人民公仆应该“敢于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不回避,不弄虚作假”。

    显然,调查中有重大缺陷:公仆如何能没有基本的现代公民意识呢?

    顾名思义,公仆,就是为大众行公共服务之职的人。就像在街头维持公共秩序、为人们提供外买服务的人一样。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大众必须作出一种“让渡”,毕竟不可能所有人都自己动手,来获取公共服务。于是,大家便将提供服务的工作“委托”给“公仆”,同时也将自己的“权力”“委托”给了“公仆”,这便是“公权力”的形成基础。

    时间长了,大家已经有点忘记这事情的原委,甚至已经不再要求“公仆”真的要具有“仆人”的属性。但是,人们大概不太满意“反仆为主”的情况过于张扬,于是,总还是有所期待的。

    比如,“公仆”似乎应该明白“执政掌权源于人民授权”的道理,如果认为“官位”来源于上级某个领导,就会对上谄媚而对下霸道;似乎应该明白“人民为官员父母”的道理,如果开口闭口自己是“一方父母官”,乱作“家长”就难免肆意膨胀;似乎应该明白“宪法至上”的道理,如果认为宪法的原则都是写出来看的,就难免会感觉个人意志可以高于国家意志;似乎应该明白“管理就是服务”的道理,如果认为“管理”就是让人民群众服服帖帖,难免就会任由百姓利益成为代价;似乎应该明白“民主决策集体负责”的道理,如果所有权力掌握到一两“把手”那里,难免“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似乎应该明白“为官宽容”的道理,如果群众批评两句就火冒三丈,不惜动用公检法抓人,我们的法治成果就会在权力纵欲面前荡然无存……

  如果简单地把衡量公仆标准全都放到“道德”层面,简单地期待他们拿出艰苦奋斗、关心民众疾苦的姿态,这会让“公仆”们继续忘记自己的身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