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制内与体制外:多方协调与发展

(2008-06-23 09:09:10)
标签:

杂谈

两天分别参加两个关于灾后重建的论坛。一个是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主办的“绵竹市灾后重建多方协作友成论坛”,另一场是由西南财经大召开的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高端论坛

一个是体制内的,一个是体制外的。比较一下两个论坛,感觉颇有意思:友成论坛上比较活跃的是大量的NGO等民间机构和人士,如零点调查/南都公益/台湾921震灾重建基金会/国际小母牛/天津鹤童/仁人家园/国际行动援助/等;“高端论坛”上也有一些学界有影响的人物,香港中文大学的丁学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李强/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何传启等。

体制内的高端论坛”也会有一些不错的思想,但是比较起体制外的“友成论坛”来,高论不断,明显空洞,发言人对现实的灾后重建问题,想象的成分多,体系化/理想化成分多;体制外的“友成论坛”中发言者涉及的问题更加真实,具体,也有一定操作性。体制内活动的优势是比较接近政府的操作,在主流媒介中彰显度较高;体制外活动的优势是更加具有自身的行动能力,在民众中的反应更加积极。

政府的过于强势,使得他们实际上并不真正理解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有价值的意见。大概也只有当体制外的民间组织的活动更加规范有效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中心治理的环境才可望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