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组织多元化能带来我们什么?

(2008-06-21 10:04:40)
标签:

杂谈

     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物质极大丰富,却并未使年轻一代的精神满足感增强,相反,还因此带来利益分割/阶层矛盾的激化,造成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年轻一代对于社会事务普遍冷漠,利己主义和“金钱拜物教”,堂而皇之地成为合理的逻辑。

     正在社会处于矛盾丛生/积重难返之际,“5-12”汶川大地震爆发了,民众的热情特别是年轻公民热情的心顷刻间有了巨大的改变。各种基金会/NGO/NPO等从四面八方汇聚地震灾区。

     做这篇博客时,我正在参加“绵竹市灾后重建多方协作友成论坛”。大概也是社会多元发展的一个具体场景。也许,“5-12”也许真的是中国社会治理结构加速变化的一个难得的起点。

    我想说的是,应该关注,多元化思想和多元化的机构会怎样地意义上变化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进程。别的不说,大量以青年人参与为主的民间组织的活动就会让共青团工作陷入窘境,革命年代的火热激情在冷却,传统思想动员的收效在减低。而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大量非政府、非盈利的民间组织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共青团传统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政府权威组织依然具有社会主导的作用,当民间组织的工作效率被广泛认可时。权威组织的活动必须作出响应性调整,在既有的社会组织框架内,权威组织的适时调整,往往具重要的社会进步意义。需要解决和关注的问题是,政府对于民间组织社会作用的重新认识以及在社团组织管理方面的政策调整,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的互动与职能界定,民间组织的专业花协调和管理的规范化等。 对于政府来说,抓住一个机遇,也能赢得一种伟业,当然,抓不住机会的可能也是有的,而且可能性很大,那么,当人们应急热情褪减之后,民间组织的发展依然艰难,社会发展的进程依然缓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