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
如果绩效评价,靠后人员有一些什么样的处理?
王传东:
我们对于一个组织和整个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或者是干部,我们有四个等级,一个是优秀,一个是良好,一个是合格,一个是不合格。如果不合格,单位一把手就是不合格,个人等级跟着组织等级是一样的。如果是不合格,不合格者的人要免职。当然,可能有不合格的单位里面,既然这个单位不合格,肯定有很多人不合格。那么,这些不合格的同志也照样免职,免去现职,但不一定降职,两年之后连续不合格就降职。
黎明:
到目前为止你们有多少不合格的?
王传东:
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去年开始研究,今年开始正式应用,我们到今年元月10日正式评估,在3月份的时候这个结果会应用的,到那时候我们在中国绩效管理网站上会有公布的。
周凯:
我所了解在发达国家基本上内部评价这块是职能部门本身,针对某一个部门这一块的评价都是委托第三方机构来完成的,比如像美国州市的一些评估都是由卡贝尔研究所进行评估。一般评估从部门本身,比如说有没有人迟到,你完成的工作,因为每个人政府提交绩效计划,和年计划,或者是计划。可能主要是针对内部这一块,纯粹是内部,而中国这一块,把整个全部罗列进来都作为内部评估。在国外考核这一块,而且1:9,内部考核这块占1,90%以上由外部评估。关于你刚才说的这个内部和外部评估,我的观点是这样的,你现在不解决中国的一个体制化问题,而靠各级政府去推动,这块是很有局限性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南京市政府,它的很多指标是由市委的部分部门下达给各个部门,比如说要求你卫生系统必须评多少分出来。那么,最后这个卫生系统就是对市委和市政府评分就是这个结果。所以要解决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问题,在中国解决就是体制性问题。那么,刚才王主任提出来,他们一些理想化的东西,比如说把某任免掉了,这个东西推行起来难度非常大。南京市政府延续下来以后怎么办呢?新书记到来以后,因为是他们市基本上形成一个市长联席办公会议决定要推这个,没有办法,拿出两个快退休的干部内部劝退,外部说是免职。这个是体制的问题,而不是说到底是外部评估好,还是内部评估好,怎么评估。这个应该是有制度性,你们这个机构很尴尬,你说你们评估的时候,想到评估好,但是你们很多东西也不敢公布出去。很多东西有现实的因素,我想可能需要一个和整个体制改革这种东西结合比较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