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游高坡
今日国庆轮休,孩子们都在家。
刚吃完早饭,女儿就告诉我,安排今日到花溪高坡乡游览。虽然细雨飘洒,但没有阻止我们的游兴。很快就驱车出发了。
一座座青山,一道道山梁,丰茂林木,葱茏苍翠,绿意就这样荡漾开去,驱车顺着山路,蜿蜒数十里,就像一大幅秋色图,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山道蜿蜒,但道路畅达,在高坡石门,我们站在公路边,远眺如画的高坡梯田,虽然稻浪已不复存在,但那黄灿灿的田畴,那抹草绿色的铺陈,再加上此时细雨飞洒,天空渐渐朗润起来,那抹草绿色十分鲜亮,越发绿莹莹的,。农家的希望,富裕的期盼,所展现的那幅图景确实引人遐想。
旁边一位上海人,拿着相机,正收回手来。喜滋滋地告诉我们,他从6月份就自驾车离开上海,这几个月就在贵州这个地块转悠。贵州太美了!景色优美,物产富饶!这是这几个月的转悠给他最深的印象。
高坡乡,其实就是高山顶上的大片开阔地,云朵好像就在头顶上漂浮。四处都是漂亮的小楼,但已见不到原生的村寨农舍,我们驱车数十里,那原生态的高坡苗寨已难以寻觅。十分惋惜。
高坡有座云顶滑雪场,站在宽阔的地坪上,我们遥想白雪皑皑之时,造雪机还在呼呼造雪,这一大片雪场,又一次吸引四方游客,在这雪场上,起舞弄清影,雪中艳红梅。
此刻,我们的眼前却是一大片马鞭子花海。这是确实的高坡云顶花海。那大束大束的紫色的马鞭子花铺就的花毯伸向了天边,那就是一幅天然苗绣,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在这里逗乐,在花海中逡巡,与鲜花媲美。人在画中,画在景中
天空下,远处天际线上的风车不停地旋转,整个高坡乡,那么多的风车,产生的清洁能源,正在改变高坡乡贫穷的面貌。
我们专程驱车,前往黔陶骑龙村,拜谒了清初康熙时代的才子,诗人,《康熙字典》的编纂者周渔璜先生的故居——桐埜书屋。这里是渔璜先生自幼读书求学的地方,小桥流水,依依垂柳,山青水秀,景致怡人,古树高耸,阴盖庭院,如诗如画的山水养育了这位大家,这位先哲。我在周先生的塑像前敬礼,在书屋间逡巡,瞻仰他手书的对联,感受这位先哲的雨露滋润,文化熏陶。
在高坡逗留了一个上午,秋色喜人,秋色怡人。
我又想起主席的诗句:
寥廓江天万里霜。
2024年9月28日初稿
2024年9月29日修改定稿于玲珑湾
(4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