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回忆

2007年5月12日星期六
下午近5时,乘763次到六盘水,准备参加全省语文大赛。晚9时46分抵六盘水,王缤阳等接站。宿全兴宾馆,赛会安排单间。忝为“专家”。
2007年5月13日星期日
六盘水号称“凉都”,的确凉爽,外出要穿外套才行。早饭后,步行浏览市容。距1988年第一次到六盘水已时隔19年,城市变化真大,高楼多了,街道宽了,广场修起来了,高架桥修起来了。
下午,应邀到会讲学的支玉恒老师从贵阳来了。支老师,一身休闲装束,挺精神的。慈眉善目,平易近人。他将与我一道承担赛课的评委工作。与他稍事交流。
2007年5月14日星期一
上午,贵州省第三届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及观摩交流会在六盘水体育馆举行。到会教师近两千人。我在会上致祝词。
开幕式后,支老师现场授课。执教《第一场雪》。第一次零距离聆听支老师的课,涌进脑海的是;简单实在,清新朴实,训练到位,有嚼头。许多细节处理,可谓:看似信手拈来,确是别具匠心。很好地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
下午,连听4节课,我们的课反差太大。与支老师交流对课的感受。
2007年5月15日星期二
一天连续听了8节课。阅读课,教师总是“讲”,总是“问”,支离破碎,只有“教案”,没有“学生”, 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口语交际,只有“独白”,没有“交际”。我们的脸也挂不住了。直到最后一节,铜仁教师执教的《触摸春天》才耳目一新,有“盖面”的了。
与支老师交流,也学到不少。支老师不吃辣椒,接待方为他开“小灶”,我作陪。对不善言辞的我,真勉为其难。几天的相处,也熟了,他对我的评价,谦和善良。
几天的天气预报,贵阳有雨,昆明有雨,还担心着。傍晚,下雨了,越下越大。
2007年5月16日星期三
雨仍在下。六盘水家长挺热情,市局请尝小吃,餐馆中居然有家长愿为我们开车,送我们到体育馆。上午4节课。
中午,专程前来上课的于永正老师来了。于老师,六十开外,白净面庞,头发白了,带着眼睛,温和的笑容始终写在脸上。与支老师幽默诙谐相比,他显得更平和,更平易。
下午的课,于老师一“包”到底。授课,讲学。
于老师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我的总印象是:平中见奇,朴实无华,是“雪落无声”。我感受到,我们的语文课要“返璞归真”,应该是重语言训练,重文本诵读。于老师的课,是很好的示范。他的课文诵读,颇有功力,让我,让很多人都落泪了。
课后,受六盘水实小之邀,聚于布依餐馆。两位专家留下墨宝。我也索要于老师的一幅字,苏轼的《题西林壁》。
为准备明天的总结评课,晚上忙到子夜。
2007年5月17日星期四
晨六时起床,送别支玉恒、于永正两位老师。雨继续淅淅沥沥地下着。
随后,继续完成评课稿。
8时,赶到体育馆,继续参加评课。3节课后,就这次的观摩活动进行讲评。面对摄像机,面对近2000听课教师,紧张,惴惴不安,硬着头皮,作评课发言。用时近80分钟。
下午4时36分,乘776次晚9时在大雨中返回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