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2022-11-20 10:48:45)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          李庄文化朝圣

  

那是2015(乙未)的国庆长假,我们约上言常一家,到自贡,宜宾等地,观自贡恐龙化石,游蜀南竹海。

在宜宾期间,我们专程游览了李庄古镇。

105日中午,我们从自贡大石铺收费站上渝昆高速,驱车60km,前往金沙江与岷江交汇处的宜宾市。宜宾,赵一曼、江姐的故乡,也是著名的酒乡。车进市内,能嗅到浓烈的酒糟味。数千年前,古僰人在这里渔猎耕种,创造悠远的农耕文明;至明代起,这里又依长江之利,成为水运码头和商贸重镇。

人们素把宜宾称之为“长江第一城”,而李庄则当仁不让的是万里长江第一古镇。 一些资料这样告诉我,著名学者梁思成先生曾说过,自重庆出发上水三天,下水两天谁都难以到达的可诅咒的小镇,就是宜宾李庄。

今天可说是鸟枪换炮。下午,我们驱车,沿长江而行,路上车来车往,但高速路畅达。不到1个小时,我们便到达距城区60km的李庄古镇。古镇的入口处就是一个大大的停车场。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这是一次文化朝圣!

抗战期间,民族蒙难,文化西迁。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北京大学文科所、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几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迁驻李庄,随之而来的是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干诸位民国大师、著名学者,以及众多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给这座小小的川南古镇,带来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清新的文艺风气,焕发出青春活力。自此六年间,在战争的硝烟里,在物资匮乏衣食不保的艰苦条件下,一批民国文化学人在李庄著书立说,教学育人,与当地百姓粗茶淡饭,相濡以沫,留下不少鱼水情深的佳话,也谱写了文化学术的辉煌篇章。

      2018年第四期的《当代》杂志刊载了阚文咏女士的长篇纪实小说《李庄深巷里》。我认真拜读了这部小说。阚女士以母亲的视角,回忆了外祖父,李庄的士绅罗南陔,是他,发出16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力主让大批文化机关,大批文化人西迁至李庄,让这些文化人在这里避难,在这里创造辉煌,也深刻地改变了这块土地的命运。

小说的第十三章《下江人到李庄》详细地记述了这件事的经过。

小说中这样写道: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中秋一过,同济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等机构开始陆陆续续抵达李庄,镇上好多人顶着秋天凉飕飕的河风,怀着新鲜和稀奇的心情,天天跑到码头上去看行行色色的下江人。”

“下江人不停地来到李庄,他们一个个从客船下到趸船,小心翼翼地踏着窄窄的跳板晃悠悠地移到岸边,他们不熟悉这里的一切,抬眼一看,眼神就跟落到荒郊野地一样没有着落。”

“有这样的纸飞飞,上面写着外来机构分布地址

东岳庙:同济大学工学院   祖师殿:同济大学医学院

南华宫:同济大学理学院   禹王宫:同济大学校本部

张家祠: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板栗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大文科研究所、人类体质研究所

月亮田:中国营造学社

……”

阚女士还记述了这样的故事:“民国十三年(1941年)69日,由中央研究院三个研究所主办的‘考古文物展览’和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的‘人体解剖展览’分别在李庄乡下的板栗坳和镇上的祖师殿开幕……那天的李庄就像在上演一场不扯票就能看的大戏,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观这前所未有的新奇。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开怀的笑声。研究院还把自己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对参观者开放。总之,展览会上展出的东西足够震撼刺激,让愚昧混沌的当地人有了一些恍然大悟,给他们贫乏单调的生活带来闲谈许久的话题。“

在李庄,我们拜谒了东岳庙,这是同济大学西迁的旧址,就在石板街口。张家祠,一座普通的祠堂,以50扇雕有栩栩如生的百鹤祥云图的门扇闻名,中央博物院将故宫馆藏珍贵文物,几经辗转,存放在这里。我们走进院落,一株高大的皂荚树,四处的厢房里,一座座雕像,一张张图表,一个个箱子,记录了历史,重现了当时情景。这一批文化人在这里悉心研究,著述等身;艰苦的生活,困顿的岁月,他们坚韧,他们坚守,令人敬佩。

我们还沿着阡陌,走过田埂,到月亮田,板栗坳,上坝村,到这些文化人当年的驻地,在上坝村已经复原的那些简陋的农家小院,我们看见了著名文化学者,建筑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携子与营造学社同仁在这里安家生活的情景再现。他们夫妇的那部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便是两位先生于贫病交加时,在这里的油菜灯下完成的。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曾经回忆道,李庄潮湿阴冷的环境,让母亲病情更加严重。这里的情景再现就设计了林徽因卧床的情景。此情此景,让人热泪盈眶。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乙未国庆川南游之李庄文化朝圣


我曾经读到林徽因在月亮田村写下的小诗《十一月的小村》,为我们描绘了那个艰难岁月里的诗意生活:

我想象我在轻轻的独语:

十一月的小村外是怎样个去处?

是这渺茫江边淡泊的天,

是这映红了的叶于疏疏隔着雾;

是乡愁,是这许多说不出的寂寞;

还是这条独自转折来去的山路?

是村子迷惘了,绕出一丝丝青烟;

是那白沙一片篁竹围着的茅屋?

是枯柴爆裂着灶火的声响,

是童子缩颈落叶林中的歌唱?

是老农随着耕牛,远远过去,

还是那坡边零落在吃草的牛羊?

我们怀着崇敬虔诚的心情,瞻仰旧居,凝视旧物,令人泪目,驻足于重现的农家小院,瓦房小屋营造的情景中。

我们是在这里进行文化朝圣。在这里,我们读到脊梁,读到骨气,读到坚韧,这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有这样的人们,中国不会灭亡!

今天的李庄,整饰一新。沾上西迁文化,却罩上商业的色彩。如今,这里游人如织,沿街商铺。如何将西迁文化和乡村振兴文化两者整合,父母官们得动动脑筋了!

        长江滚滚东逝,远去的历史将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20221119日于玲珑湾(7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