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语文节”说开去

(2022-11-14 11:12:10)


在群中,有老师发出了学校举办语文节的视频。我很感兴趣,当即发帖点赞,给与肯定。“语文节”属于语文类的课程资源,用好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波助澜,是一件事半功倍,多好的事情。我当然支持。

设立这样的活动节,它的意图,无非是让孩子们快乐起来,爱上语文,希望从这个角度考虑安排这个“语文节”。都匀的吴堃老师曾称上语文课是在“玩语文“,真正让学生玩起来,乐起来,这样上语文课,何乐而不为!

不知吴老师如今怎样玩,玩得如何,很想看这方面的资料,不知能否提供?辛苦吴老师了!(一切有志这方面工作的老师,我希望有这方面的交流。)

邮箱号        younian0712@sina.com

现在的孩子怕学语文,厌恶学语文,我们老师们一定要把这个倾向扭转过来。办语文节,我想,学校教研组也有这方面的用心吧!

接着,我看了视频。仅从提供的视频来看,“语文节”只是在一些知识点上,语文技能的比拼上做了一些工作,还不够味,很可惜。恕我直言,不甚满意。我觉得,还应该搞得更好些。

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否在趣味性上,在语文味上,在突出学生的个体意愿,特色,兴味,风格上多些点子,不要一刀切,整齐划一,不要只有比赛这一条路。要想开点,想远些,突出玩,玩出乐趣,玩出热爱,落脚在真正迷上语文,爱上语文,我认为这应该是设立“语文节”的题中之意,是它的出发点和归宿。

上海的《语文学习》有一条有名的广告语:“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其实,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因此,设立“语文节”,一定是大的语文观的指导,是活的语文,是应用中的语文,是让学生感到有用的语文,是让学生能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语文。

千万注意,“语文节”绝不是语文教科书,语文课堂的翻版,一定要在课程标准年段目标指导下,跳出语文教科书,走出课堂去做这件事!

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差,激发孩子们动起来了,那参与状态是你想象不到的!

我想到这几个操作性词语:聊,诵,唱,演,画,访,演讲……,当然,不止这些。

“聊”,聊故事中的人物,聊想象中的人物,聊最近班上发生的事情,聊读过的书,如曹文轩的《草房子》中的“秃鹤”“杜小康”“细马”……聊“二十四节气”,聊春节的习俗,聊一切他们想聊的话题。聊的时候一定允许争辩,允许补充。注意要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定要成为“群言堂“,搭建起孩子们喜闻乐说的平台。

建议,“聊”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让孩子们围绕一定的议题,乐于聊,善于聊,在聊的过程中,分享观点,增长见识,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把讲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学堂,让他们成为主人,你提供话题,让他们聊,你只当一个煽风点火者(如果谁有这样的课堂实录,送一份给我。邮箱号已经提供。)

“诵”,记诵学过的古诗,诵读围绕一定议题的有关古诗诗句,甚至可以运用“飞花令”活跃气氛。也可以诵读一些中外的新诗。希望在诵读中能融进自己的理解,融进自己的感受真正实现“口诵心惟”。

“唱”,当然是指唱歌,围绕一定的议题,唱相关的歌,唱不同时代的歌,注意融进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演”,从学过的课文,从感兴趣的场景入手,融进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它用语言,用表演展示出来。学生在表演中,能把不同的人物,不同人物的命运变现出来,对语文的喜好就会日渐提高。

“画”,能通过画面展示表达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这个过程中,注意孩子们的对话,画者的心得,想法,关者的心情,体会,对画面的感受,注意搜集,组织好这样的交流活动。

访,围绕一定的议题,确定对象,组织好孩子们对确定人物的访问。注意事前设计好访谈提纲,整理访谈记录,参加访谈的同学应该有自己的感受心得的记录。

“演讲”,学生能就确定的议题,讲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会,形成演讲稿,组织好演讲活动。高段学生可就教科书的文化主题,以及关心的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只是在已经开展活动的基础上,丰富学校当局者的思考,把这样的活动搞好,真正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续一把柴,呱噪几句。别无他意。

 

20221114日于玲珑湾            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