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记得小时候在我那个小山村里,大人们鼓励小孩子认真读书用得最多的话就是“长劲读,好甩脱锄头把”。意思就是考上学后可以参加工作,不用再回乡耕地种田了。如今,时代变了,大学毕业国家不包分配,就业压力巨大,不知道我的父老乡亲还对孩子们说不说这句话。
但是,国家干部拿起锄头铲子去田间地头参加劳动,却仍然是稀有的事情。古丈的茶叶自从今年搞了一个万人品评会后,价钱高了,老百姓种茶的积极性也高了。一万亩的茶叶开发,是县里这个冬天的重点工作。为了一种导向,县里鼓励全县的干部们都去村民的田地里参加劳动。
前半个月的一天,县委的一帮人去了,在村里几乎成了一个景观。很多村民都从屋里走出来,站在田埂上看热闹,绵绵的细雨也没能阻住他们的脚步。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国家干部坐在办公室里是天经地义的,拿起锄头把倒是一种怪事了。那天,在劳动之余看着围观的人群、听着他们的议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书记和我说,如果哪一天国家干部参加劳动不再是新闻了,就证明我们的干群关系真正的改善了,要提倡县里的干部下来参加劳动。所以,才有了近段时间全县干部开发茶园的举措。其实,每一个单位和一户农家接成队子,说说笑笑地干上一两天劳动,的确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很多老百姓说出了心里话,国家干部都来帮我们挖地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干呢?这是中国农民最朴素也最真挚的一种感情。
县里定的点是梳头溪村,一个名称美丽寨子也美丽的土家族人民聚居的村子,一条小溪从寨子中间潺潺流过,两岸除了民居就是青山。溪的尽头有高高的崖壁,横空而架的自生桥,美女梳头的传说流了千年。
走在这条溪边,总是想起那首名为《土家有条梳头溪》的歌:
土家有条梳头溪,
迷人风景世上奇;
不是山,不是那个水,
不是桃,不是那个李,
美在那群小锦鸡;
春儿柳,花花衣,
原是土家梳头女,
梳头女。
阳春三月花似雨,
溪边尽是美男女;
不洗菜,不洗那个衣,
不舀水,不淘那个米,
情人梳头情人看;
美不美,问清溪,
双双笑影在水底,
在水底。
我爱土家梳头溪,
深深迷在诗情里;
忘了苦,忘了那个累,
忘了渴,忘了那个饥,
夜来又做梳头梦;
人有意,好相依,
愿做游鱼恋清溪,
恋清溪。
我相信,三年以后,这个梳头溪村便会是一幅画了。溪水潺潺穿寨而过,溪边美女梳头轻歌,两岸青山溢翠、茶园飘香,木楼林立、炊烟袅袅……
青青的茶园↑

参加劳动的干部们↑
看热闹的村民↑
劳动之余,溪边的中餐别有风味↑
溪里的游鱼悠闲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