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种蛊文字的无序性表达(转录宗玉文章)

(2007-04-15 01:35:28)
分类: 转载文章
    爱民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和他在一起总让人感受到一种人的真诚。读了他的文章后总想说点什么,但看了宗玉兄写爱民的文章后,我已是无话可说,因为他说得太好,只好把宗玉兄的文章转录于此。哦,对了,爱民是以努力嚘巴为笔名发表小说的。一位朋友说这个名字记起来太费劲,干脆叫“锅巴”得了,这是我们在古阳河边吊脚楼上的酒话,至今未能得到认可。
 

种蛊文字的无序性表达

——努力嘎巴其人其文

谢宗玉

我打电话给他,夸他的小说写得多么有力时,这个男人正在搞地下六合彩,他笑呵呵地说:“哥们,兄弟近段发了一点不地道的财,你们来这里,我请你们喝酒。”他好像忽略了我的职业是什么。既然他忽略了,我也不想提醒他。我们都是荣耻观不怎么强的人,相对那些大奸大恶的官僚,我觉得我的兄弟用这种博赌的方式维持生计,无伤大雅。要不然,我都想不出他飘流似的十几年是怎么活过来的?

我觉得好的小说就应该是“荣耻观”不怎么强的人制造出来的。我的兄弟努力嘎巴具备了这种素质。更重要的是,他还敢于把这种素质直裸裸地展现出来。

所以他获得了我眼中的成功。

当有一天,我看完2006年《小说界》每八期的头条《丁丁与四毛的故事》时,突然对他说:“我要给你写个评论,在你成为大师之前。”

说完这话,我感到非常激动。如果有一天他真成了大师,那我就是发现他有大师潜质的第一人。那时中国那帮只知拿拿官员作家的红包和舔舔美女作家屁股的评论家,都该去吃屎!

努力嘎巴三年前停止他敲打了近十年的架子鼓,做了文学编辑,继而走上了写作之道。但他太懒了,三年,他只完成了六个短篇和一个中篇,总字数只有九万,我上个月一个小长篇的字数就超过了九万。我估计他的懒,与他看不到写作前途有关,他的作品发表起来异常的艰难,总是走马换灯笼地转了好些杂志社,才被个别目光刁钻的编辑一眼相中。

在这里,我要向这些编辑致敬。如果不是这些编辑,我会只把他当作一个靠关系混饭吃的编辑,而现在,我把他当作了一个近乎伟大的小说家。我希望我的兄弟努力嘎巴看到这句话后,能够源源不断地燃起写作的熊熊之火。那样我和我的朋友们就有福了。近五年来,我对国内的小说基本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很难精神饱满地看完一篇小说,是这个兄弟,让我重新燃起了看小说所应有的激情,这是一件多么欣慰的事。

记得在好几篇评论中,我夸别人的语言好,总要说像流水一样,像绸缎一样,像月光一样,这些好语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具有某种流质性,都是贴着某个平面飘移。这些语言尽管变化多端,但读者基本上能预见前方N米的场景。换句话说,跟着作者的语意流向,读者总能或多或少地预见故事的下一步或下几步将如何发展。

努力嘎巴的语言却让人根本无法预料到下一段、或下几句话、甚至是下一个字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这是他小说带给我阅读兴趣的最大原因。如果说别的好作家的语言是横着流淌的,那么努力嘎巴的语言则是竖着跳跃的。

看过美国动漫片《马达加斯加》吗?努力嘎巴的语言就像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鼹鼠,当你闯进他的小说丛林时,文字就像一个个精灵般的鼹鼠,蹦蹦跳跳来到你的面前,并且像插笋似的密密麻麻站成一片,并用无数双新奇的目光打量着你。让你既惊又喜。如果你不能感受这个画片。那我再打个比喻,看过美国大片《蝎子王》吗?当蝎子王在漫天黄沙中饥渴难耐而决定向魔鬼投降的时候,他眼前的黄沙中突然新芽急拱,迅速生长蔓延出一片热带雨林。那就是努力嘎巴文字给人的感觉。

努力嘎巴是从湘西出来的人。我一说湘西,恐怕很多人就会想起沈从文。但我决不会说,努力嘎巴又是一个沈从文第二。沈从文的语言有着湘西女子的温良纯厚、清新婉丽的质感。努力嘎巴不属于这类,他创造了湘西另一种语系,他这种语言是属于湘西土匪的、属于湘西流浪汉和精神病的、属于湘西巫师和赶尸匠的、属于湘西崇山峻岭中那些山精鬼怪的。他的语言粗壮、笨拙、奇伟,却又异常的诡魅。

好多作家的文字只是一种简单的表达工具,单纯地用文字的“肉体”把主题的“骨架”掩藏好,这使得现在很多小说像一只只没有羽毛的“肉鸡”,光头秃尾的,难看得很。而努力嘎巴的文字却有着孔雀开屏般的奇幻效果。这种奇幻,并不是指他用词华丽,恰恰相反,他几乎不怎么用形容词和副词。造成他文字艳翎般诡魅奇幻的原因是他丰富的内心和与人不同的独特视觉,还有他非常怪异的逻辑思维。

与他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除了吃饭谈女人,也争论一些文学观点和理论,但他的思维太跳跃了,每次与人争论,最后都以牛头不对马嘴收场。这样的人,我敢断言,他肯定写不好思想随笔和其他逻辑思维严密的政论文,甚至都写不好自己三十几年来的简单总结报告。可他这种跃跳性的思维与小说语言巧妙结合之后,居然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暴发力,让读者在他的字里行间像跳湘西竹杆舞一样,情不自禁就跟着他蹦跳起来,要不然就会被他语言的竹杆夹住双脚。尽管如此,读他的小说,还会时不时有种后背腰被他插了一冷刀的感觉。

我怀疑他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与他从事多年的打击乐有关,音乐让他的头脑一直飘浮在潜意识中,在无边的音乐中,他似乎从来没有醒过。现在,他用飘浮在音乐中潜意识指导自己写作,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与别人不同。别人是借语言的刀戟,来削减、打磨、规范自己的思维,形成有条有理的文本;而努力嘎巴的语言却像奔流的溶浆,把自己无序、荒芜的思维迅速构筑成庞大的巧夺天工的内心溶洞。

从某种意义上说,努力嘎巴像是在每个文字里都种了蛊,一种他自己心灵的蛊。他的语言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特别丰富。仿佛每一个字中,都有着常人难以揣测的玄机,让人读后,很容易迷失在他近乎荒谬的思绪之中。我觉得这应该是小说的最大魅力。一直被人们称道的短篇小说《河的第三条岸》,不就具备这种特质吗?

正因为他的思维表达迥异于传统作家,使得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先锋气质。如果说八十年代末是中国新先锋文学的高潮,那么九十年代末便是中国新先锋文学的没落时期,经过商业文学重创后的新世纪,先锋文学已濒临死亡。现在努力嘎巴的出现,似乎让濒临死亡的中国先锋文学有了某种转机和期待。在我看来,自残雪、马原、洪峰等人过后,努力嘎巴为数不多的中短篇小说完全可以与作家刘恪的长篇小说《城与市》一起成为新世纪中国先锋文学的两大亮点。当然,努力嘎巴的作品还有失完美,并且似乎还隐藏着先天性的缺陷,但并不妨碍他特立独行的先锋气质。

由于采取的是一种潜意识写作方式,努力嘎巴的小说也明显打上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烙印。他叙述的故事分不清哪是真实,哪是幻想,哪是梦境。他能把这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如《丁丁与四毛的故事》,四毛最后是在丁丁的幻想中死去了呢?还是四毛真的死了?或者四毛只是一种死亡后的表象存在?再或者他根本就没死?这是一种很值得玩味的悬念,而在这种生死未卜的悬念中那个叫爱情的东西,其实仍在茂盛滋长。

那些不喜欢努力嘎巴小说的编辑,最受不了的可能是他的无序性写作。他们会在一种想当然的思维中替自己杂志的读者否定他。他们对他说:“爱民呀(努力嘎巴的本名),你的小说好是好,我也喜欢,可就怕我们的读者不喜欢呀,杂志的订阅量我们也得考虑啊。”多么媚俗的推脱!

可他们考虑了普通读者,怎么就不考虑那些作家学者呢?在目前的中国,文学艺术刊物数以千计,却没有一本公开刊物是为学者、作家和艺术家们准备的。办杂志的人几乎全把目光盯在发行量上,他们还以发行量的多少来排行自己在江湖上的地位。就像以发行量来决定一个作家作品的优劣一样。这也是我近五年来不怎么看期刊的原因,一本中学生大学生或一般读者喜欢的期刊,肯定不是我需要的。

今年我与省内好几位青年作家谈到过努力嘎巴,大家认为他的小说不是写给一般读者看的,而是写给作家和学者们看的。尽管他现在不是大师,但他显然已经具备了大师的气质和精神。我之所以没说他具备大师的学养,是因为我根本搞不清他有什么学养?也许天才并不需要多少学养?天才把自己演绎精彩了、淋漓了、通透了,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因为他给世界提供了一个激越生命的生活范本?努力嘎巴正是用小说的形式把自己的丰饶而矛盾的内心演绎得淋漓尽致。由此,他也给艺术提供了另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近乎四维空间和第六感觉表达的写作之途,也许将来会让很多作家借鉴。

其实依凭潜意识写作的努力嘎巴,无序性是他的最大特点。他的语言,初看是无序的,每一句话出来,都会让人微微一愣,可很快就会会心一笑。因为他把我们深层次的感受和潜意识的情绪充分表现出来了。如果细想,这种对潜意识的表达,其实还到了非常精微的地步。他把潜意识的无序性用一种有序的形式表达出来。没读懂的人,只看到他作品的无序性;而读懂了的人,却能看到无序背后的精妙之所在。

用精妙文字表达人类潜意识的无序性,这正是他作品耐人寻味的地方。

努力嘎巴笔下的人物多是湘西新一代的有些知识、却在艰难环境下走投无路的皮赖男人,不知为何,这些人物竟也像是潜意识中的我们自己?所以读他的小说,常常会产生一种很大的满足感,一种很强的归属感和一种很深的认同感。心灵之弦会产生强烈的共振。

努力嘎巴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故事的残缺性。国内小说界现在有一个非常世俗的看法,那就是小说首先要有故事性,小说家首先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而努力嘎巴根本无意于故事,更无意于把一个故事讲叙完整。他小说的故事,都肢解了,分别隐藏在自己变幻莫测的语言中。但他并不是像一些作家,有意与读者捉迷藏,以显示自己的高明。他的故事之所以被肢解,是因为他写作的出发点只想把某种存在过或臆想中的生活片段(场景)真实无误地呈现出来。而真正的生活常常是无序的、混乱的、残缺的甚至是荒诞的,以致他小说中的故事常常支离破碎,残缺不全。

不过,他毕竟给读者留了一条后路,精明的读者往往会从他残缺的细节中找到故事的串联线索。就算是串联不上的意象,也会带给读者无限的幻想。看努力嘎巴的文字,绝对是一次精神大会。

不过,他毕竟给读者留了一条后路,精明的读者往往会从他残缺的细节中找到故事的串联线索。就算是串联不上的意象,也会带给读者无限的幻想。看努力嘎巴的文字,绝对是一次精神大会餐。他玄妙的思绪是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湘西大山土生土长的,散发着新鲜的泥土芬芳。是钻在故纸堆里的学院派作家所完全没有的。今年《花城》第四期有一个写医院的小说,走的也是先锋文学的路子,却是从书本里形成的思维架构和语言体系,根本不能有机地结合,就像科幻电影里一个造人机器出了毛病,造出来的只是一个血肉淋漓的像人不是人像鬼不是鬼的怪胎,与努力嘎巴的小说一比较,高下立判。

如果说努力嘎巴的小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到目前为止,他表达的题材还非常有限。他六个短篇和一个中篇所表现的重点几乎都是“性无序”。换句话说,他是用无序性的文字来表达人类的“性无序”。前年的作品《鹦鹉》(载《人民文学》)写的是青年车工对“性无序”的忏悔。结果他的行为却不受理智控制,在忏悔的过程陷入了更强烈的性混乱状态中。这似乎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性迷乱和性恐惧?

去年的作品《1828线上的宴会》(载《芙蓉》)写的是为一个私子生做生日宴的故事。这时的作者似乎对性混乱有了某种认同感?但这种认同却是不确定的,他借主人公弟弟的口吻,对性混乱状态提出了尖锐的质疑。这种质疑还表现在《我在乌鸦河》(载于《小说界》)中。《我在乌鸦河》的主人公向大得理直气壮强奸了一个15岁的女孩后,也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矛盾中,他呆在大山深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四十小时没有勇气回家。

而在今年的作品《武术之乡》和《停战协议》(载《小说界》)里,作者似乎开始有意无意纵容这种“性混乱”行为?在《武术之乡》里,他把“性混乱”转移到了主人公的妻子张小薇身上,当许多村民要清算张小薇性混乱的行为时,主人公“我”挺身而出,最后身负重伤,心甘情愿接受活埋的结局。在《停战协议》中,作者干脆把“性混乱”看作是潜意识中一种理所当然的事件。性混乱不再是一种处心积虑的行为,而是一种本能的突然爆发。对这种本能爆发,主人公“我”采取的是死不认错、死不改悔的态度。这时的作者似乎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爱观?

在今年的作品《丁丁和四毛的故事》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似乎是在性混乱状态中的人们也有刻骨铭心的真爱?或者说性行为只是人类处在无奈状态下的一种妥协,而高远明洁的爱情一直蕴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在刚刚写完的作品《怎样办好一个牛场》中,作者则完全认同了这种“性混乱”。主人公自己搞了好朋友的老婆,自己的老婆又被好朋友搞了,当主人公“我”怒气冲冲去问罪好朋友时,却发现这种问罪是多么的滑稽可笑,于是他原谅了朋友。

现在想来,我其实一点都不了解这个像齐秦但比齐秦更帅的男人,我与他现实中的一些行为明显格格不入。可笑的是,有一天我们居然也讨论了爱情。我依稀记得他是这样表达爱情的:“我要一直捅下去,当有一天一个女人与我完全水乳交融,舍生忘死了,那就是她了,那就是爱情了。”这种话,对于我这个天资愚钝的男人来说,无疑像听天书。但不管怎么说,我尊重他这种奇异的性爱观,也许正是这种奇异的性爱观造就了他独具一帜的艺术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渡边淳一也是依靠《失乐园》独特的性爱感受成就了自己的“功名”。我的兄弟努力嘎巴为什么不能这样呢?

    当然,如果以为他的作品仅仅表现的只是这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只是从他作品中的部分情节概括出一些性爱故事,而他每个作品都还有其他深层的不确定的主题。他的作品表现更多的是人类生存的无奈,并对这种无奈怀揣宽阔的悲悯之心。这是他作品最能打动我的地方。

不管怎么说,既然是写潜意识里的东西,就像是写海上冰山下面的那一部分,努力嘎巴应该有更广泛的写作题材,而不一定要靠“混乱的性爱”来表现自己对人生的立场。我想,也只有扩展自己的写作范围,努力嘎巴才有成了大师的可能。

最后,我要说的是,曾经有网友对我提出批评,说我夸起人来,总喜欢不遗余力。我得承认这是事实。在当前这个绝望的文坛,我既然不能无以复加地批评那些狗屎官员作家和狗屁美女作家,我只能选择不遗余力地表扬那些我认为值得夸赞的人。你可以怀疑我的艺术鉴赏力,  但你决不能怀疑我的艺术良知。我决不会为了世俗私利而毫无节制地赞美一个人。

我知道,湘西有大坛大坛的美酒,但谢某人滴酒不沾!

我知道,努力嘎巴手中还有丰富的性资源,但谢某人情有独钟,他有自己喜欢的女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