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随笔 |
情 感 的 独 语
——读汤以良的诗词集《黯然消魂集》
与以良的相识,纯属偶然,却也是一种必然。
五年前,我在湘西的一个小镇上工作,以良来这个小镇修筑一条高等级的公路。因为工作关系,我们常有接洽。随着交往渐多,我愈来愈喜欢他的那种耿直和纯正,于是我们无所不谈,两颗年轻的心一起颤动着人生的梦想。后来,我终于发现了他的诗词,便要了过来细读,每一次都像是从唐诗宋词的韵律里走过了一回。七个月的相处,我们相互之间拥有了一种少有的默契。以后,他继续着他的飘泊,我固守着自己的山水,但是那一份细长而绵和的思念却总也抛不开、扯不断。几年来,我一直盼望着以良把他从前写的一部分诗和词结集出版,他一直不肯。现在他终于点头了,我想我与他都为此而圆了一个年轻却曾经十分美丽的梦想。
原来,我一直弄不明白,以良的生活为什么“总有很多不死的忧愁,黯然来访”;走进了他的诗,了解了他的人,这一切便不再奇怪,那是因为他“多情”、他“痴”,当“爱情成熟的季节”他“还在远方,兀自漂泊”。多少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走进过无数荒凉和坎坷,用心血和精力把那里开耕成平坦和喧哗之后,又不得不踏上新的征程。他们这一群筑路人在用自己的青春实实在在地谱写着一曲又一曲共和国繁荣富强的赞歌。
以良在这一群人中无疑是奇特的,因为他在用行动谱写这赞歌的同时,还在用语言和文字述说着心灵与情感的孤独。“他乡已老少年才,几度家乡入梦来”(《无题》),“应怜聚散奔波苦,惆怅枯荣得失稀”(《无题》),“人之一生,若不曾多情,若是不那么痴,若是没有徒泊与漂流;风和日丽的日子,只在阳光下,接受世情来访,淡淡地迈步,与时日漂流,从容到远方的归宿,也没有波折与忧愁,该多好!”(《漂泊的痴魂》),从这些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以良情感的独语。诗是以抒发情感为己任的,以良把这种极为活跃却又十分隐秘的表达方式运用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爱情受到挫折时的痛苦,还是思乡念家时的忧愁,还有时光流逝的惆怅,全都清新细腻地弥漫在这些或现代或古典的诗词里。可以这样说,以良的诗就是灵魂的自然坦露,我们从中可以听得到一种心灵的呻吟。
从以良的诗里,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坦露爱情心迹的灵魂。他在回忆中喃喃低语,时而泪花飞溅,时而期盼重逢,“只愿:比翼三生,勿舍勿离;连理九世,勿忘勿弃”。但是面对爱情,他却同样充满了矛盾,认为“爱也是一种伤害”,因为“爱情来临,我还在一方,苦苦漂泊,以相思喂养别离,以别离抚养相聚”。由于爱之深,爱之切,才会产生愧疚。自从见到了以良的爱人,我便贴心贴肺地理解了他的这一种矛盾的心情。那是一个娇小而充满了柔情的女人,薄薄的近视眼镜背后的目光里透着一种令人难以言诉的坚强。在无数别离的日子里,她把娇小和柔情转化为力量,为漂泊在远方的丈夫营造了一个温暧的家。因为这一种温暖,以良才有了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的咏叹:“相思是无寐的主题,你是相思的全部”,“爱人,为你,流尽我一生的伤痕”。所以,以良才能够在旧体诗词中吟唱出柔婉瑰丽的古典韵律,也能够在新诗里营造出淳厚真挚的动人意像。还是让我们来听一听以良的心声吧——“妻转身的刹那/我的泪如青空里的鸟声/想像妻独拥孤灯
读以良的诗,在感受情感迸发得淋漓尽致之外,同时也能够看到他既充满睿智又勤于思索。在《人生感悟》的断章里,随处见得到以良对生命和生活顿悟的火花。“潇洒是一个人经历往事的凝结,学不来的” ,“最热闹的地方,总是最寂寞” ,“你也许是一只高飞的鸟,比同类都悬得高,但无氧的高空,同样使你窒息” ,这些诗中之“理” ,来自生命的深层,寓理于情于形,独到而精辟。
也许以良的诗,过于伤感,使人难以理解在他年轻的躯体里何以承载了那么多的忧愁。然而,感情不是水龙头,由我们说开就开说关就关。同样,生活也不像我们所期盼的那样时时晴朗明亮,当生活灰暗和沉重的时候,思绪也会随之郁结和伤感。
但是,我们期盼的仍然是阳光。随着日子的推进,以良和他的诗总会昂扬起来,我相信。
正如他这本诗集最后所写的那样,“既然也曾青青如此,既然生命中本便有很多等待,又何必叹息逝去的惨丽!虽然夏炎酌我为焦土,秋凉悲我以伤痕,而冬,寒伤我以冰雪;我终能默默守候,只因我知道,这只是为了等待,另一个春天!”
(汤以良的诗词近日发在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u/127266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