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三毛

(2006-11-08 23:51:20)
分类: 我的随笔

前几天,一个博友在博客上贴出了一些三毛的照片。望着那熟悉的影子,不由得泛起了一种对三毛浓浓的思念。时光仿佛倒回了曾经的青春岁月,我正在窗台边、树荫下、教室里,甚至于一朵微弱的烛光旁如饥似渴地咀嚼着三毛充满了灵性又浸透了沧桑的文字。

其实,我接触三毛的文字已经很迟。那是在八九年底,我在长沙读中专的时候,有一天突然一个人说我一脸的大胡子特像荷西。我傻傻地问了一句,谁是荷西呀。一时间,满堂大笑,一大帮人继而像打量怪物似的盯着我。后来,他们说到了三毛,包括她的文学、她的人生、她与荷西的爱情故事。这对于一个从山沟沟里刚刚滚爬出去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天方夜谭。我们的童年、小学、初中除了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念完课本,就是担心有一天会突然失学,哪里还有能力去读一些课外学籍呢。

没几天,我从湖南文艺出版社找到了一大堆三毛的书,《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万水千山走遍》、《背影》、《倾城》、《谈心》、《随想》、《闹学记》、《我的宝贝》,几乎是日日夜夜地看,搞到了茶饭不思的境地,白天上课老师的黑板上是三毛,晚上睡觉梦中也是三毛,三毛成了我那一个月的生活主题。哭过、笑过、担心过,心随着三毛的足迹走向了世界。那时候,看到一棵草,一株树、一朵花,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好像携带了三毛的影子。正如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寻找三毛》的前言所写到的:“她,或许正走过操场的青草地,或者正穿过撒哈拉沙漠,或者刚从满是藻类的海浪里钻出来,从敦煌的闪耀着中华民族文化灿烂光彩的洞窟里走出来……她正坐在你的面前,被风沙磨得很不细腻的长长手指,夹着摩尔牌香烟,打火机不停地启动着。她一面悠然地吞云吐雾,一面用纤软、柔润的嗓音,自然、亲切地和你谈着,笑着……

那时候,在我们那一群学子当中有很多三毛迷,简直比现在的粉丝们爱超女还要疯狂地爱着三毛。我们读三毛,我们谈三毛,我们随意把青春放飞在三毛的世界。只要哪一天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关于三毛的新问题,马上就会有一大群人或询问或佐证,生活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三毛的味道。三毛,用她独到的文学语言和生活方式,填补着我们那可朔性极强的性格和充溢着阳光的青春。很多人都把三毛的流浪,当成了自己的人生向往。

谁也没有料到,还不到两年,三毛便离开了这滚滚红尘,以一条咖啡色的长丝袜结束了自己在我们的眼中是那么多彩的生命。

还记得那是九一年元月五日的清晨,长沙的天空里飘洒着毛毛细雨,广播站小喇叭七点钟的新闻联播突然播出了三毛于先天凌晨去世的消息。一时间,校园里乱了,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地传递着这条消息。等所有人都明白过来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时,一种浓浓的悲哀一下子就笼罩了一切。我亲眼看见许多人放下了拿在手中的饭盒,有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捧着脸已是泣不成声……这一天晚上,有人自发地为三毛举行了一个告别仪式,每一个参加了仪式的人都朗诵了一段自己特别喜爱的三毛文章中的句子,哽咽着的朗诵其实谁也没有听清楚,但是谁又都听清楚了,因为那些句子他们已经耳熟能详。

快十二年了,我还清楚地记得起那些发生在我们之中关于三毛的事情。但是,我却不知道这时候会有多少人还会像我们从前那样狂热地去读三毛、去谈三毛;还有多少人在偶尔的孤独里能够去回味三毛那些充满了灵性与爱心,平淡之中又隐藏了太多叙述技巧的文字。三毛,最终将会走进历史,被这滚滚红尘所遗忘,但无可否认她曾经为这个世界为许多人的生活带来过无数的新奇和梦想,同时带来的还有诸多长长的牵挂。

也许,三毛的去世也正像她在《蝴蝶的颜色》中所写道的:“流去的种种,化为一群群蝴蝶,虽然早已明白了,世上的生命,大半朝生暮死,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秘,觉得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张显了全部答案”。

我想,三毛在天堂应该找到了她最爱的荷西,他们又重拾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淡泊却又美到极致的流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