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万新
张万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57
  • 关注人气:2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的进入方式

(2007-10-26 15:06:13)
分类: 评论
 博尔赫斯在谈论他的一个短篇小说的开头时说:“头几句应该长一点,好让读者离开他的日常生活,坚决让他置身于一个想象的世界中。”

就我对小说的阅读经验而言,我认为他说的并不是真理,只是局部技法,只对极少的小说有效。我反而觉得他的论断用来描述电影的开头更为恰当。喜剧的是,在同一篇文章里,博尔赫斯相当正式地抱怨人们不该把这篇小说和电影联系起来。

电影的开头应该具有这样一个明确的目的:“让观众离开他的日常生活,坚决让他置身于一个想象的世界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电影的开头采用的是“利用交通工具进入画面”,这显然是一个最有效、也最容易“让观众进入并置身于想象世界”的惯例。这些俗套并不妨碍电影的好坏,因为电影就是俗套的,不俗套的电影是罕见的。

我印象中最出色地使用交通工具进入画面的电影开头,是伊朗电影《橄榄树下的情人》,一辆吉普在泥泞的山路上前进,持续时间很长,这样可以保证观众离开自己的日常状态,进入电影状态。

那部有名的西部片《正午》是骑马进入一个小镇。

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的开头,则是一辆小轿车在雾中开进一座小镇。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白日美人》是以乡村路上的一辆马车开头的。

不久前那部《三峡好人》是乘坐轮船和摩托进入的。

我没看过电影《断背山》,但我看过剧本,它的开头是一辆运牲畜的卡车。

在那些没有公路只有原始的小径的地方,交通工具派不上用场,就只有采用最原始的方式进入了,也就是步行,就像《通天塔》那个开头,一个人在荒凉的大山中走,脚步沉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