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单生活:瓦尔登湖和梭罗

(2012-09-04 22:11:54)
标签:

瓦尔登湖

徐迟

简单生活

杂谈

   这是一篇旧文,前一阵《金融博览》杂志的编辑,希望我把《世界观是走出来》的博文扩展成一篇文章在他们杂志上发表,因为催稿较急,所以就把这篇旧文做了修改,先期发表。

   而《世界观是走出来的》将在稍后写出来。

 

(一)瓦尔登湖(walden pond)

 

 

     因为徐迟先生的翻译,我知道了《瓦尔登湖》和他的作者梭罗;每一次阅读《瓦尔登湖》总能体会到人对于自然的那种深深的亲近感。在越来越被“文明”所侵蚀的今天,在越来越被功利化的社会中,自然,已经被我们定义为索取对象,成功,可以被还原为对于自然的掠夺,因此,无论是梭罗,还是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都似乎离我们越来远。

    瓦尔登湖在离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小镇周围,在徐迟先生的译笔中,被简称为“康城”,这里曾经居住着许多美国历史上的名人,包括梭罗的老师,美国精神之父爱默生,确切地说,1845年,梭罗带着斧子和锄头等物件,在这个湖边筑屋开荒的时候,这个湖和周边土地属于爱默生,是他将湖边的一块地租给梭罗,使他有可能在这里修筑小木屋,并开始了对于湖水的”充满着生命力“的观察。

    说实在的,对于没有汽车的人而言,从我居住的波士顿到瓦尔登湖并不很方便,因为并没有固定的公共交通线路直接到,而必须先坐火车到康城,然后步行40分钟左右才能到湖边。

到了瓦尔登湖,对于曾经沉醉于梭罗的描写的我而言,甚至有一些失望,因为整个湖并不大,也没有刻意地整修,湖边只有一条容纳一两个人步行的小道,在危险的地方用随意的铁丝网来加以隔离,防止步行的人不小心滑落。

    来这里游玩的人也并不算多,三三两两沿着小路漫步,有许多人来这里显然不是因为梭罗,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跳进湖里游泳,或者沿着山路跑步。

    而我和我的女儿,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我们拿着专门的旅行指南,沿着山路,寻找梭罗曾经居住过的小屋,大约沿湖走半个多小时,在一处离湖边大约100来米的一个平缓的山坡上,我们见到了一堆乱石头,旁边有四个低矮的石柱,上面标记着梭罗小屋原址的字样。

    其实在梭罗1847年离开这里的时候,他便将这个屋子交给爱默生,不久爱默生把这个房子卖给当地的农民,而这两个农民又把这个房子拆了,只是在这里堆放一些杂物。因此,我们现在只能在公路边看到那间小屋的复制品。而湖边,在梭罗离开之后,想必并没有人再在这里居住过,直到今天。

    我们悠闲地坐在小屋的原址旁,看着远处的波澜不惊的湖水,想像着梭罗就是每天坐在这里观看日出日落,记录着身边景物的枯荣。梭罗的笔下的湖是这样的:“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法分辨。”

    梭罗的观察简直有些仔细得让人伤感。我们继续前行,湖水的颜色会随着水的深浅而变换,树叶在我们的脚底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在湖岸的公路边有梭罗小屋的复制品,一间14平米的小屋里,只有一个床,两长书桌和一个火炉,书桌上的签名本上签满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姓名。在旁边的商店里出售各种与梭罗有关的纪念品,我们感兴趣的书,有绝对便宜的,我买了《瓦尔登湖》、《梭罗格言》、《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的一周时光》三本书,不可思议的只化了8美元。

    梭罗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感受过,就不算真正的看到”。我的疑惑则是,我们感受到梭罗的感受了吗?

 

 

(二)梭罗

     我自己对于梭罗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徐迟先生翻译的《瓦尔登湖》,但是这本详尽记录瓦尔登湖四季变化的著作,或许并没有多少人会读完他,正如徐迟先生所劝告,你不要读它,除非你的心灵安静下来。但是,在这个纷乱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能将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呢。

    但是毕竟还会有人,通过梭罗的笔体会到人与自然的亲近感,体会到纯净的湖水对于自然和人生意义的观照。诗人海子写过这样的话,“梭罗这人有脑子,看见湖水就高兴。”据说他自杀的时候,身边的四本书中有一本的《瓦尔登湖》。

    不幸的是,《瓦尔登湖》的译者徐迟先生最后也选择了自杀,不过,我更愿意相信,《瓦尔登湖》是一本让人珍惜生命的书,因为梭罗是希望以回到自然的方式来体会生命中有更丰富的内容和层次。所以他把瓦尔登湖看作是自己观察这个世界的“眸子”。“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他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的一周时光》一书中说:“如果你在地球上看不到新鲜的事物,那么你可以把目光投向天空,那里肯定会给你展开新的视角。”

    梭罗之走进瓦尔登湖,是对当时日益商业化的社会的一种积极的反抗。他说过,既然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却要证明这个世界也不能改变我。因此他开始在瓦尔登湖边开荒,种植土豆、豆子等农作物,有富裕的还拿出去卖。但是,梭罗之隐身于自然,并不意味着他对于正义和社会责任的逃避,他依然关注着外边的世界,反对奴隶制度,帮助一些黑人偷渡到加拿大,还写下了《论公民之不合作》等名篇。

   梭罗的作品在他活着的时候,始终卖得不好,所以他只好通过做铅笔生意等别的方法来补贴家用。

在一本关于梭罗的传记中说,梭罗因为个子小,只有1米57高,所以多少有些自卑,他的性格中有一些固执和倔强的成分,他深爱自己的哥哥,他们一起在康科德教书,一起去旅行,甚至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但那个姑娘却嫁给了别人。他的哥哥因为手被割破感染而死,有整整三年梭罗沉浸在痛苦之中。

    在44岁那年,梭罗染上了肺病,他去世了。

   一个敏感的心灵,一个从瓦尔登湖观察宇宙和生命的人,透过他的文字,始终给沉湎于物欲的当代人一针清凉剂。

   在波士顿生活的近10个月中,瓦尔登湖,我去了三次,一次在秋天,一次在冬天,一次在春天,在缤纷的秋天,在白雪覆盖的湖面上,还有在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尽管季节变幻,景色由绚烂至银白又至翠绿,而湖边的那条小路却始终是那么平静。那些梭罗的脚印,已经被树叶或者我们的脚步所覆盖。但梭罗透过瓦尔登湖所发出的声音却在流传:简单,再简单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