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应把教师节定在孔子诞辰

(2006-09-27 05:51:08)
分类: 儒学
  前几天,几位学术界的前辈和朋友发出一个倡议书,建议教育部把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的9月28日,出于对于这个倡议的支持,我也在上面签了字。
   其实,将孔子的诞辰做为教师节,并非是一件新生事物,也不是某几个人的突发奇想。因为现在就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把这个日子定为教师节,民国时期的相当一段时间,也是以孔子的诞辰为教师节,尽管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教育是西方教育的移植。
   在这个倡议发表之前,教育部某发言人说,曾以习惯和民意的口气,提出现在的教师节的日期不宜改。这点已经由郭齐勇教授作了极为精当的反驳,因为一个20来年的习惯和不知从哪里来的“民意”只是我们现在一些政府机关官员习惯性的“政治说辞”,而稍微张点耳朵的人,所听到的民意大概会很不同。
   不出所料,这个倡议书的提出,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正如有些评论所指出的,这个倡议并非只是一部分儒家学者的个人意愿,从签名的人的成分就可以看到,对于这个倡议的支持,是超越了简单的学术立场的差异的。为什么为如此,道理很简单,就是谁都知道应该对传统保持足够的敬意。
   当然,我们也看到激烈的反对意见,但遗憾的是,所有的这些反对意见,并没有超越近代以来我们所习惯见到的确那种无知的谩骂和对于儒学曲解。
   当然对于所有的反对意见做出批评不但做不到,而且没必要,这里只对几条似乎“理直气壮”的意见做一些小的分析。
   第一条是说孔子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和积弱,因此改教师节为孔子诞辰日,是要把已经退出神坛的孔子请回来,使中国回到愚昧的过去。这种说法看上去有些道理,因为这种似是而非的言论已经影响了我们100多年,谎言重复多了就成了真理。但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并非完全依赖于一种观念。因此传统中国是一个强国,其功劳也不由儒家独享,失误也不应由儒家独自承担。当然我们也知道一直到明朝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第二条,有人说,孔子并非是第一个老师,少正卯不是也授徒吗?说得对,中国很早就建立起一种独特的教育制度。但孔子成为万师师表与他是否是第一个老师无关。毫无疑问,之所以他作为教师的代表是一个历史形成的结果。正如鲁班成为木匠的祖师爷,也不是说他是第一个。我们会说自己的炎黄子孙,那也不意味着炎黄之前没有中国人了。
    第三,有人说,孔子的言论中有许多宣扬等级和忠君的言论,造就了中国人奴性。这也是五四时期的经典言论。这种批评也是站不住的,孔子之被我们所尊重,并非因为他的每一句都对。换句话说,即使孔子被神化,也不是孔子之罪。
    孔子是个人,他的很多话属于他那个时代,当然也有一些话有着更为普遍的意义。我们尊重历史上的许多人,并不是因为他所做的一切或他所说的话都是正确的,如果以这样的标准,那么,历史上就没有我们值得记住和尊重的人了。
     第四,这里顺便说一下节日和文化的关系。这些年我们开始注意节日中的文化意义,应该说所有的节日应该体现传统的延续性和文化的意蕴。中国有一些节日的设立因为过于随意,所以,并没有真正体现其应有的意义。教师节就是代表。
    第五,许多人在批中国的传统的时候,爱说西方人如何如何,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真的了解西方文化的构成。我们知道西方的宗教传统很强大,许多的现代思想都是在冲破宗教的束缚之后发展出来的。但是,他们的启蒙并不意味着与传统的割裂。
   在西方的日常生活中,现在的许多节日依然是宗教节日,许多的科学家也并不会因为不相信圣经的一些话而放弃了宗教信仰(我不否认有这样的人)。在西方国家,宗教依然是维护他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良知的重要手段。
    但是中国的一些人,以为创造就是抛弃自己的过去,因此,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百般挑剔,所以对于传统的尊重都被视为守旧和愚昧。这充分说明,一百年来我们的教育只教会了我们思维简单,数典忘祖。
    鉴于此,我想我的理由便清楚了。将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是对孔子在我们历史上的贡献表达中国人的敬意,与将他的话作为金科玉律的愚忠不同。
    而作为中国人,首先应该抛弃的是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想,把尊重传统和学习外来文化对立起来。说实在的,只有在了解了自己的文化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学习。
    因此,将教师节定在孔子诞辰日和将清明、中秋定为国家法定节日一样,是十分有必要而且应立刻进入某种法定程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