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学,对他者的关爱,追求和谐共处”

(2019-03-22 16:37:56)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思想随笔

2018629日韩国《首尔经济》文化版专栏刊发,中译文如下:

 

“儒学,对他者的关爱,追求和谐共处”

中国儒学大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专访

 

对于生活在当今世界的我们来说,儒学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中国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来院长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仁者,人也”。这是说儒学强调的不是自爱,而是包含了对他者的友爱与关怀的态度。所以 “仁者,人也”是一他者优先的伦理,它特别表现在两个方面:“和而不同”与“与人为善”。“和而不同”是孔子的话,指包容差异,尊重差异,在这一基础上追求和谐相处。而“与人为善”是孟子的话,可以解释为与自己不同的他者和善相处。但是现在世界上还是有不少宗教或国家抱着“异者为敌”的观念,把与自己不同的他者都看成是敌人,力图用一切手段甚至是利用武力来消灭对方。

625日,韩国际交流财团和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共同举办了“2018中韩人文交流论坛”,主题为“习近平时代的儒学与人文学的角色”,陈来院长为论坛进行了基调演说。之后,陈院长在接受首尔经济的独家采访时就“何为永久和谐”进行了解读。陈院长目前还同时身兼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务院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务,可谓是是当今中国儒学界的泰斗。

陈院长这次受论坛主办方的邀请发表了题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观”的演说。他认为要了解当下的儒学和文化交流,就需要了解新时代对中华文化的看法与态度,因为这会影响中国未来的文化政策和文化方针,也可由此分析中国儒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陈院长表示,早在201311月,习近平主席就曾访问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从中透出的重要信号就是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儒学的发展、以儒学为中心的人文交流一定会获得进一步的深化发展,这不仅反应出中共和中国政府对中华文化复兴的关注,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辅相成。

对于今天的韩国社会,也很有必要了解新时代的中华文化观。陈院长表示,这是因为韩国深受儒教文化的影响,儒教同时也是中韩两国文化相通的根源。如果两国能够积极利用这种优势,对当前社会、政治、国际问题的解决也会产生有力的影响。儒教强调和谐、共存的思考方式也有助于改善国际关系。

陈院长还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韩两国间就已经开始了儒学领域的文化交流,也就说学界往来要早于两国建交。尤其是韩国的朝鲜时代性理学与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理学间的比较研究相对积极活跃。

最后,记者请陈院长概括性的描述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陈院长从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四个方面逐一进行了说明,认为中华文化的世界观是有机主义的世界观,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是社群主义的价值观,中华文化的道德观是个人完善的道德观,中华文化的社会观是永久和平的社会观。特别是在世界观上,认为中华文化观强调的是有机的、连续的宇宙观。这与西方流行的强调原子、个体、非连续性的世界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金贤贞)记者 stari@sedaily.com

韩文版网站链接http://www.sedaily.com/NewsView/1S0ZGAW75W

 

《首尔经济》文化版,2018/6/29(该报系韩国发行量第二大报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