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札记 |
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
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为宇宙观。与西方近代以来的机械论的宇宙观相比,古典中国文明的哲学宇宙观是强调连续、动态、关联、关系、整体的观点,而不是重视静止、孤立、实体、主客二分的自我中心的哲学。从这种有机整体主义出发,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每一事物都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显现自己的
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思想随笔 |
和而不同、与人为善——中华文明的文明观和文明态度
分类: 文化札记 |
怎样从孟子思想出发谈党风廉政建设?在我看来,孟子思想是从完整人格的追求来切入的,虽然孟子直接讲到廉政的并不多,但是他的大部分思想都与党风廉政教育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子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倡导。
比如,“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恒心就是指稳定的价值观体系,有没有稳定的价值观是“士”(今天指党员领导干部)与庶民(指老百姓)的不同。庶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所以一定要为老百姓制民之产,让其有稳定的产业和生计,才能使他们有稳定的价值观。所以庶民的首要问题不是思想教育问题,而是保证其产业和生活温饱,使其道德观念有物质和生活的基础。士的恒心和价值观则不因
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文化札记 |
多年来,秉持“好学深思,心知其义”的态度,陈来上下求索,解读和还原中国哲学,阐述和挖掘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价值:“我在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时,始终关注并努力回应中华文明价值观对当今的意义。”
本报记者 王一
价值能够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
价值是一种最根本的信念
仁义礼智是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
解放周末:您的新书《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是国内首部系统讨论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专著,在您心目中价值的定义是什么?
陈来:什么是价值?好多人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可是,真要把它阐释清楚,很多人却不一定答得上来。其实,标准答案一直在那里,那就是价值是能够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信念。
实际上,价值是一种最根本的信念。我们讲的价值跟经济活动中的价值不一样,属于文化范畴,而文化范畴的价值里有道德的意义、道德的属性。我一直觉得,能够引导或者指引人的行为的东西,才
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思想随笔 |
2018年6月29日韩国《首尔经济》文化版专栏刊发,中译文如下:
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文化札记 |
2017年7月28日,《儒家商道智慧》新书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10多位中央级媒体记者,围绕如何深入“弘扬儒家商道,构建企业儒学”进行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儒学”叫的不够响,需要我们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作了重要发言:
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序跋 |
标签:
人文/历史教育 |
分类: 序跋 |
《说文识字教本》序
分类: 文化札记 |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开学典礼是一个人的“学业”进入新的阶段的开始,对大学本科新生,尤其是如此。在现代汉语中,“学业”这个概念是指从事学习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它的主要指向是学习。中国文化是学习的文化,是富有学习传统的文化,《论语》一开篇不就是“学而时习之”吗?当代中国的教育仍然是非常强调学习的,现场高中毕业、刚刚跨进大学的同学,应该都已经对我们中国式的学习有了亲身的体会。不过,在我看来,大学的学习观念与中学是有所不同的,一个大学生需要对“学业”即“学”和“业”本身有新的、更高的一种理解。
第一,思学并进,并进就是一齐前进,也就是说,学习是重要的,但单纯地学习知识,机械的背诵知识,是不够的,而更要学会思考。在这一点上,古人对学习的看法是比较全面、辩证的,孔子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就是迷茫,只是单纯地学习知识,而不去学习思考、不去锻炼思考,就会迷茫。思考有多种形式,要学会创新的思、科学的思、也要学会深刻的思、人文的思;要学会提出问题,提出与现成知识不同方向的思考进路,也要学会全面的思,把不同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进
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思想随笔 |
陈来 政协联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