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常有态度背影

标签:
2023德国德累斯顿印象杂谈 |
分类: 生活 |
虽然还是没有找着住处,但在德累斯顿待着,时不时也要出个门儿。于是更加明确了我之前的感受,就是,这个城市的人民不是很友好。其实,说不友好可能不确切。只能说这个城市的居民普遍比较冷漠或是冷淡。对于不熟悉的人非常吝啬笑容和帮助。
举个小例子吧:前一阵儿我搭有轨电车。我上车的站台没有售票机,而有轨电车的司机是不负责售票的,所以只能使用车内售票机。而在这台机器上,只能使用信用卡或是银行卡付款。那天车上人还挺多,座位几乎都坐满了。我上车以后第一时间去买票。但奇怪的是,机器对我的银行卡没有任何反应。换一张卡,依然没有反应。重复五六次之后,我都有点绝望了,于是用求救的眼光扫射了一圈。所有遭遇我目光的人,全部立刻把眼神转开。虽然这些人里大部分是中老年,但年轻人也是有的。实在无法,我只能找售票机旁边坐着的一个小伙子,问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买票?小伙子戴着耳机,直到我说到第三句话的时候他才摘下耳机,面无表情告诉我,要么你现在下一个app,连上银行卡买票,要么再试试。这时候的我是真的绝望了,想着,再试一次,实在不行,我就去找司机吧。说来也奇怪,这一次操作居然成功了。虽然,这个小伙子也没帮上忙,但好歹算是回应了我的求助,我转头就谢谢了他。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勉强挤出了一个笑容,表示不用谢。
虽然这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其实在国内,街上,车上,电梯里,校园内,和我有视线交接的人移开视线,或是不回复我的问候和笑容的,也是常态。记得早些年写过一件事情,说我刚回国的头几天,有一回搭乘电梯,我进去的时候,还没改掉在德国的习惯,微笑着看着已经在电梯里的六七个人说了一句早上好。然后,一半人的人立刻看向别处,另一半人用看精神病的眼光回复了我。但,我不能说电梯里的人们不友好。他们只是不习惯和陌生人打招呼罢了。所以,我想,德累斯顿的人们,可能也是这样吧,我习惯了就好。
话说回来,上面这件事情如果是发生在前西德的地方或是奥地利,都不用等我的求助眼神,最多在我第二次尝试失败的时候,就会有人过来问我需不需要帮助。别看德国这么小一个国家,地区差异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而经过这些天的接触,我感觉这个城市的普通居民里,最冷漠以及不怎么友好的人群是有些年纪的叔叔阿姨们。这么说吧,大概就是在柏林墙倒塌时已经成年的那么一批人。(新纳粹的门徒们不属于普通市民,所以没有提及)可能因为他们是从社会主义一夜之间过渡到资本主义,身上那种对人的不信任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不安全感依然存在。他们的子女辈已经好了一些,可能到孙辈就能真正和前西德融合了吧。从这些德国人身上,我深深体会到了两种制度下,民众的真正融合有多不易!
上周五,我又搭了一次电车。我到的时候,有一个胖阿姨坐在车站的长凳上等车。我走过去站在了右侧离她大约二米的地方。她抬头看了我一眼,神色非常冷漠地又转回去,随后,立即往左边倾斜了身体,一直用背对着我直到车来。
当然,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城市,德累斯顿肯定是多面性的。下回咱说个好玩的事情。
前一篇:德累斯顿买鞋记
后一篇:说说德累斯顿的餐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