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020-08-24 02:55:26)
标签:

2020

villach

古文学习

《金刚经》

分类: 说学逗唱
忘了是几年级学的这篇课文,念到的这句话。但那时候,每天期盼的就是学而时戏之,因为在孩子们心里,只有游戏玩乐,才是不亦乐乎的呀!学习这件事情,没有老师和家长的强迫,谁会去‘时习之’啊?又怎么可能会快乐呢?!

说着话儿,时间就过去了十几二十年,尤其是在不工作了以后的这些年里,懒散的时间久了,内心不安,便会拾起一些书本来学习一二,在撷取各种新知识的时候,确实也感觉到了快乐。这在以前的作文里写过。但这种学习新知识的快乐和‘学而时习之’的快乐还很不一样。

最近,因为发自内心想要学一学各种经典,比如《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所以一直循环往复地抄写着这几部经书。基本上,头三遍都是睁着眼睛闭着心瞎抄。(《黄帝内经》重复抄的都是经常听的讲座里提及的那几个篇章)大约得抄到第四遍的时候,才开始会有一点疑问:矮马?这些文字是如此的拮据拗牙,都是什么意思啊?然后第五遍开始,便会自发去网上寻找几本相关书籍,视频,试图理解我在抄的到底是些什么内容;然后每一遍抄学下来,都会有几个时刻,是突然一下理解了之前觉得很费解的地方,那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是比吃到了美食都令人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学到新知识的快乐能够比拟的。并且之后,每一次的重复都有新的收获。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吧:

我抄的《金刚经》是鸠摩罗什译本,据说是最最贴切当时梵文原意而又最接地气的译本。可是我却是越抄越迷糊,越抄越来气!以前一通瞎抄的时候,根本就不管它什么意思倒也无所谓,但当你开始试图理解的时候,就会发现,虽然每个字都认得,但搁在一起,他到底是个啥意思,就真的不知道了。网上搜来的各种解释也没有特别令人信服且能很好接受的。于是问我学佛的朋友们。朋友们不约而同推荐了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这本书,在它初初在大陆出版的时候,我就买了且读了。老实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所以,也没有太大兴趣读第二遍。及至这本书最近第三次被朋友提起,我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翻开了。结果,一发不可收,越读越是兴致盎然。南怀瑾先生真的很了不起,作为一个大家,他没有走小乘佛教自我圆满的路子,而是身在红尘,用他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我这样的对佛教经典感兴趣但一头雾水的人做出了非常贴切的解释。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反正他的每一个名词解释都是我的疑问所在!读这本书,真的是犹如‘瞌睡碰到了枕头’,偶有醍醐灌顶的一刻,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你也许会说,如果你在刚开始抄经的时候就读了这本书就好了,就省却了这许多的弯路。不错,我也自问过:如果我一开始就边抄边读这本书,会不会学得更好,懂得更多?认真思考之后,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突然发现,学习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这样的古文经典。比如《金刚经说什么》这本书。我第一次读的时候,连《金刚经》都没有看过,就算我一字不拉读完这本书,也就是‘雁过无痕’,跟没读一样。而现在,因为之前一气抄了那许多遍,熟悉了经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以及它们所在的位置,前后文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在熟悉原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去看注解,哇,那个收获,用南怀瑾先生常常喜欢用的句式来说就是:大得不得了!

而这样因为‘学而时习’而‘不亦乐乎’的感受,在学习《道德经》,《黄帝内经》的时候,也同样拥有。这些经典的文字,真的是常读常新,令人心生欢喜!

于是,我人生第一次,发自内心地叹服了孔子他老人家的智慧,也第一次理解了为什么以前的人学习都是小小年纪,就囫囵吞枣背一大堆他们完全不理解的经典。现在才理解,那是因为这些被死记硬背下来的文章,在这些孩子往后人生的几十年会被不断拿出来重复学习,而每一次的复习都能有新的,不同的领悟。真正是活到老,学到老,快乐一生!

快乐要铭记,要分享!因而,今天以此小文来纪念并分享一下人生第一次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