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冬雨
(2019-02-08 03:32:25)
标签:
2019马耳他气候冬天大学回忆 |
分类: 生活 |
马耳他的这个冬天雨水有点多。过年前后这几天,阴雨缠绵,冷风飕飕。
这一天,觉得都快被暖气吹病了的我决定关掉暖气,自然过冬。说实在的,几十年过下来,真是没有遇到过比南昌更加湿冷,难熬的冬天。我还就不信,在地中海边上,没有了暖气,还不能活了!然后,待得早饭带给身体的热气儿消退之后,我开始感觉到冷了。于是开始给自己加衣服,加围巾,加帽子,加袜子……到下午跟贺老师视频的时候,视频那头的贺老师看见从头武装到脚的我惊讶之后,放声大笑,问我怎么把自己包得像个粽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冷啊。
于是,这一天的下午,我守着一个小茶炉,抱着一杯热茶,听着门外哗啦啦的雨声,思绪飘荡到了二十多年前,我大学时候的那几个冬天。
每年元旦后到寒假前的日子应该是最难熬的。天气寒冷,考试在即……忘记是大几的寒假前,南昌那年的冬天特别特别冷,而且一直雨雪交替。我们学校地处郊区,风特别大,就寝室楼到教学楼那短短的距离跑过去,也能冻成冰棍儿。南方的城市是没有供暖的,保温全靠多穿衣服。我人生中仅有的穿毛线裤的经历就来自于大学那几年。但南方的朋友们知道,我们那里冬天的湿冷是能穿透衣物,沁入骨髓的。南方人还好一点,可怜我们北方来的,享受惯了冬天室内供暖的同学,就没有不病倒在南昌冬天的湿寒之中的。我还记得寝室里的昆明姑娘,一到冬天,不说手了,连脸上都长了冻疮,也算是给我们开了眼界!所以每到寒假,她都是第一时间逃离南昌的那一个。现在想来,用‘屁滚尿流,丢盔卸甲’形容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这样的严寒里,要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我这样从不去教室上晚自习的基本就是窝在被子里复习功课;但印象中,大多数同学还是坚持去上了晚自习的。记得那时候,每到晚上九点,就陆陆续续有同学回来。(寝室十点熄灯)每个人回来的时候都是‘嘶嘶’吸着凉气,边跳脚边说‘好冷啊,好冷啊’!这时候,总有那么一两个同学会迅速点起小酒精炉,煮一碗方便面吃。我上铺的贵州姑娘总会在面汤里加一勺她妈妈自制的贵州辣酱,特别香。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跟她讨一口汤喝。寒冷冬夜里那一口带着浓郁贵州辣酱鲜香的方便面汤的味道,直到今天还在我的口舌间萦绕,是我对南昌冬天最鲜活,美好的记忆之一。
有美好的,肯定就有不那么美好的记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我们晾晒在寝室里的衣服。那时候,我们寝室朝北的窗外是有一个老式晾衣架的。记得好像是我爹给我们扛来两根毛竹,让我们可以晾衣服。但是冬天,有雨,有雪,有风,我们连开窗的勇气都欠奉,所以,就只能晾在房间里了。一个小小的寝室,不知道有没有16平方米,四张上下铺,八张小桌椅一摆,真不剩什么空间可以挂衣服了。八个姑娘的衣服裤子都挤在一处挂着,一,两个星期都干不了,然后就慢慢地沤臭了。我到今天都还记得,当那身潮乎乎的棉毛衣裤穿上身时,我一边浑身哆嗦,还要一边忍受那个沤出来的臭气,现在想起还是毛骨悚然啊。但说也奇怪,这衣服上的臭气也就是刚穿上的时候能闻着,过一会儿,就闻不见了。而且我们彼此也没觉得大家臭。就是每次从外面回来,推开寝室门那一霎那,都会有一种要被那些臭衣服熏倒的窒息感。幸好,‘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所以入鲍鱼之肆久也就不闻其臭了。于是,寒假也就一天天这样在考试的痛苦和对回家过年的期盼中来到了。
其实,这些天,一到下雨的时候,我想到最多的是齐秦那首歌《冬雨》。记得那时候,缩在被子里,一边复习功课,一边戴着耳机听齐秦的磁带,特别是听到这首《冬雨》的时候,那种一点也不想看书,但不得不看;一点也不想考试,但不得不考;完全不想要补考,但觉得靠自己这几天的努力怕是又及不了格的惶恐,配合着齐秦那忧郁而凄冷的歌声以及窗外呼啸的凄风苦雨,那时那刻我内心的的凄惶,今时今日想起来,仍然有令人想要迎风落泪的冲动。
想到这里,我找到这首歌,放了起来。这一回,我认真看了歌词,这才第一次真切意识到,原来,齐秦歌中的忧郁凄美是因为爱情!完全和我寒假前的期终考试没有一毛钱关系啊!念及此,我觉得,可能该迎风落泪的人是齐小哥吧。呵呵……但不得不说,这么多年过去,依然觉得齐秦的歌声非常动听。哦,还有他的姐姐齐豫的歌声。不得不说,这姐弟俩是老天爷赏的金嗓子,都有着能直击人心灵的能力。说句题外话,最近齐豫参加了《歌手》节目。年过六旬的她的歌声,经过岁月的沉淀,其优美动听,比之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建议大家可以找来听听。
这一天的最后,我败在了地中海湿冷的天气里,还是开了暖气。太久没有在南昌过过冬天,抵御寒冷的能力下降了。但这难得一天的自然过冬让我回想了一遍那曾经觉得痛苦万分,但如今想来都是美好青春的记忆,也算是没有白挨一天冻。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