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少年飞——想要骂你不容易

(2018-07-22 05:51:43)
标签:

2018

美国

探亲

飞言飞语

教育

杂谈

分类: 俺的侄儿
这次到美国,几乎每天都能抓到飞犯的大大小小的错误。集中在写作业不专心,对待批评教育态度不端正上。于是家里的大人轮番上场对他进行各种各样的批评教育,当然除了他那没有原则的奶奶。

作为一个在美国生长的中国孩子,他在两种母语里实际上是更倾向于英语的。因为我发现他在自言自语的时候基本都用英文。当然在不服气大人教育的时候,在和人争论的时候,也用的是英文。所以,就日常生活来说,飞的英文水平应该是目前我们家人里面最高的。于是,这也造成了我们在教育他的时候的一定困扰。

比如,有一次我听他爹好像在说到他打网球的技术问题时,大概是要经常提及他的教练以及队友的名字,所以有几句话干脆就用了英文。接着我就听到在他爹正慷慨激昂的时候,飞小小声地纠正了一下说:it is a SHE. 他爹愣了一下,反应了一秒钟,果然,刚刚他提及的是一位女性,但他用了‘he’,是用错了。紧接着,飞他爹加多了一些关注在人称代词的正确性上,然后很明显的,刚刚他那一股如虹的气势也萎顿了下去。再之后,他爹也就草草结束了批评。这里要说一下的是,由于中文的‘他,她,它’都是一个发音,导致我们这些在中国长大的孩子,在遇到第三人称发音不同的语言时,尤其是他,她会用乱。英语是这样,我学过的德语,法语以及土耳其语都是这样(后两种语言我就是学了一个入门,刚好学了人称代词而已)。每每讲话到激动处,忘记关注人称代词的性别时,听众们就会特别迷茫。这么些年来,对这个问题我也非常绝望,经常需要跟人解释,这是太根深蒂固的中文语言习惯,改不了的。

又比如,有时候,当我们如行云流水一般跟他讲些人生道理的时候,一脸严肃挨批的飞认真听取之下,时不时会发个问:‘等一下,姑姑,‘深刻’是什么意思哦?’‘那,姑姑,三思而后行又是什么?我都听不懂你在讲什么!’这时候,就需要临时抱佛脚,替他补习一下中文。接下来往往就变成了愉快地语文教学,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让教育者深感无力得很啊!

更有甚者,记得有一次批评他,不服气的他用英文比我说中文都更加流畅且有气势地顶着嘴,很生气的姑姑不自觉地用英文反驳了他。具体说了啥,我是忘了,但记得当时为了突出自己的权威性和压倒性的理论优势,我还重音强调了动词。说完,我得意地看着飞,那意思:看你还有什么可说!哼!!!然后,飞就说了:姑姑,是controlled,不是control。(只是随意找了一个动词举例。当时说的很可能不是这个动词。)飞姑姑顿时就有点惊慌了,脑中回放几秒钟,果然,时态用错了。直接用现在时表达了过去发生的事情。顺嘴再说一句,这也是一个中国人说英文的硬伤。我们的语言,习惯于用时间状语来定义时态。而动词本身是千年不变的。于是,一说起劲,立刻就会把时态问题抛诸脑后。被飞纠正了语法错误的飞姑姑于是立刻就像一个被戳破了的气球,顿时就觉得没有底气再说下去了。于是这一场教育也是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次数多了,我慢慢开始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现在想要教育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不仅是因为我们这几位长辈的教育观和美国学校的教育理论有相当大的冲突,就单说语言也是一个问题。其实,飞的中文在这些ABC的孩子里算是不错的。他可以基本无障碍地用中文与人聊天,最近甚至可以读一些浅显的中文小说。可他毕竟不是生活在中国,很多词语,尤其是成语他都不熟悉。而我们这些大人,尤其是我自己,不是因为几次跟飞的交手,都没有意识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讲话是真的会使用到不少成语以及俗语。而飞有时候使用的英文单词或是俗语我们也不熟悉,于是就经常需要互相学习。如果这种交流出现在严肃的说教场合,那就有点儿尴尬了。

那一天,再次被飞揪出语法错误的飞姑姑,颓丧地倒在沙发上,心里默默流着泪,想着:现如今,想要痛快骂一顿飞都不容易了。接下来,就只有上手打了吧,大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