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语——阿尔萨斯即景

标签:
法国阿尔萨斯 |
分类: 旅游篇 |
断断续续,自学法语也有日子了。上次在德国,挑了一个天气预报说风和日丽的周末,去了一趟法国的阿尔萨斯。说是实战操练一下吧。
谁知道,一大早起来,雾蒙蒙的,没有一点风和日丽的影子。思想斗争了一下,决定放弃徒步的计划,改为单纯的历练。大家都知道,法国和德国一样,周日商店都关门的。能见着人的地儿只有咖啡馆和餐厅。而阿尔萨斯的美食是颇负盛名的,我这个历练,自然也是要在这些个地方进行的喽。
之前很多次去法国,都走的是陆路。今天决定走一回水路。由于我严重路盲,忘记了是怎么开到这个忘记了叫什么名字的小镇子。来到了摆渡口。渡口稀稀拉拉停着三辆汽车,三辆自行车和两个行人。不一会儿,一个大圆盘子似的摆渡船就从对面慢慢悠悠开过来。起锚之前,回头望了一眼德国。

看船上的文字,知道这是一条法国船。除了驾驶员,只有一个工作人员——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面容异常严肃地在甲板上逡巡。看不出一点点所谓的法国式浪漫。我想,可能还是离德国太近的缘故吧。令人很意外,摆渡是免费的,看来德法人民的友谊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
这就是德法的自然分界线——莱茵河。莱茵河的这一段河面还算比较宽敞,对得起它世界名河的声名。我有一次在德国境内的Germersheim看到一小段莱茵河,河面狭窄到只要有一个结实的救生圈,连我这样的,都有信心能划拉过去的程度。记得那一刻,我是有一点梦想幻灭的颓丧的。

河对岸的法国,看上去倒是比同样边境的德国小镇要繁荣一点。

没有几分钟,就摆渡到了对岸。岸上的风景与河那边的德国无异。

继续往前开了半个小时,就进了这个好像叫‘wissembourg'的小城。相信跟我差不多大,学过《最后一课》的同学们都知道,历史上,阿尔萨斯这个地区因为处在德法边缘,一会儿属于德国,一会儿属于法国。所以,这一带的人通常精通两国语言。个性上也相对严谨,保守。但是法国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一进到法国境内,你便再也看不到一块有德语的标牌;又如这张图片所示:虽然他们的建筑物还保有德国的样式,可是这满天横七竖八的电线,在德国是绝对见不着的。

小街小巷也就罢了,大街上也这样。可法国人觉得挺无所谓。反正也不碍事儿。这就是他们的随意和散漫。我倒是觉得没啥不好。

到欧洲以后,好像还没有看过比这一栋还要危险的危楼。看这个样子,估计是修不出来,得拆了重建了。

光从这条街来看,很难断定这里是德国还是法国。周日的欧洲小镇,都这一个德行。

这一栋活泼讨喜的房子是一家法国的银行。像屋顶两侧两个小耳朵状的物件在德国的建筑上是看不到的。可就是这两个小东西如点睛之笔,顿时令这栋房子好像灵动起来。法国人随意,也有随意地好啊!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题目跟学法语有关,我还得首尾呼应一下。这是我正经自学法语以后,第一次入法国境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心里安定了。不管看到什么招牌,我都大概齐能知道他们的意思。不怕走错商店,连路标都认识。比起从前一进法国就两眼一抹黑,现如今这心可真是定定的。这文盲和半文盲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更明显的区别还得是在餐厅里头。这个,我们下回再说。
谁知道,一大早起来,雾蒙蒙的,没有一点风和日丽的影子。思想斗争了一下,决定放弃徒步的计划,改为单纯的历练。大家都知道,法国和德国一样,周日商店都关门的。能见着人的地儿只有咖啡馆和餐厅。而阿尔萨斯的美食是颇负盛名的,我这个历练,自然也是要在这些个地方进行的喽。
之前很多次去法国,都走的是陆路。今天决定走一回水路。由于我严重路盲,忘记了是怎么开到这个忘记了叫什么名字的小镇子。来到了摆渡口。渡口稀稀拉拉停着三辆汽车,三辆自行车和两个行人。不一会儿,一个大圆盘子似的摆渡船就从对面慢慢悠悠开过来。起锚之前,回头望了一眼德国。

看船上的文字,知道这是一条法国船。除了驾驶员,只有一个工作人员——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面容异常严肃地在甲板上逡巡。看不出一点点所谓的法国式浪漫。我想,可能还是离德国太近的缘故吧。令人很意外,摆渡是免费的,看来德法人民的友谊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
这就是德法的自然分界线——莱茵河。莱茵河的这一段河面还算比较宽敞,对得起它世界名河的声名。我有一次在德国境内的Germersheim看到一小段莱茵河,河面狭窄到只要有一个结实的救生圈,连我这样的,都有信心能划拉过去的程度。记得那一刻,我是有一点梦想幻灭的颓丧的。

河对岸的法国,看上去倒是比同样边境的德国小镇要繁荣一点。

没有几分钟,就摆渡到了对岸。岸上的风景与河那边的德国无异。

继续往前开了半个小时,就进了这个好像叫‘wissembourg'的小城。相信跟我差不多大,学过《最后一课》的同学们都知道,历史上,阿尔萨斯这个地区因为处在德法边缘,一会儿属于德国,一会儿属于法国。所以,这一带的人通常精通两国语言。个性上也相对严谨,保守。但是法国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一进到法国境内,你便再也看不到一块有德语的标牌;又如这张图片所示:虽然他们的建筑物还保有德国的样式,可是这满天横七竖八的电线,在德国是绝对见不着的。

小街小巷也就罢了,大街上也这样。可法国人觉得挺无所谓。反正也不碍事儿。这就是他们的随意和散漫。我倒是觉得没啥不好。

到欧洲以后,好像还没有看过比这一栋还要危险的危楼。看这个样子,估计是修不出来,得拆了重建了。

光从这条街来看,很难断定这里是德国还是法国。周日的欧洲小镇,都这一个德行。

这一栋活泼讨喜的房子是一家法国的银行。像屋顶两侧两个小耳朵状的物件在德国的建筑上是看不到的。可就是这两个小东西如点睛之笔,顿时令这栋房子好像灵动起来。法国人随意,也有随意地好啊!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题目跟学法语有关,我还得首尾呼应一下。这是我正经自学法语以后,第一次入法国境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心里安定了。不管看到什么招牌,我都大概齐能知道他们的意思。不怕走错商店,连路标都认识。比起从前一进法国就两眼一抹黑,现如今这心可真是定定的。这文盲和半文盲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更明显的区别还得是在餐厅里头。这个,我们下回再说。
前一篇:鸡蛋糕~~~~~~饼
后一篇:挥别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