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枝词说:风度猗园竹影静

(2023-10-26 08:01:16)
标签:

历史

文化

诗词

古迹

随笔

分类: 读书杂谭
竹枝词说:风度猗园竹影静
上海嘉定古漪园景色  (图源网络) 


竹枝词说:风度猗园竹影静
——“竹枝词里话申城”之二十九:古猗园 


       烟花雾植古槎桥,涌出珠宫倚碧霄;
       风度猗园竹影静,水依殿霭石幢高。       

       这是明代江宏的《游猗园》竹枝词,咏颂的是上海古典名胜古漪园的美丽景色。竹枝词虽短,信息量却蕴含颇多,且听我慢慢道来。
       其一,“猗园”。猗园,是南翔古猗园的别名,现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古猗园
占地10公顷,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系明嘉靖、万历年间河南嵩县通判闵士籍所建,后归明代文学家李流芳之侄李宜之所有。猗园,取《诗经·国风·卫风《淇奥》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中“绿竹猗猗”之意。清乾隆十一年(1746),洞庭东山人叶锦重葺,更名“古猗园”。后因园内绿水涟漪,故又通俗写作:古漪园。197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来园视察,题“古猗园”匾,此后启用“上海市园林管理处古猗园”印章,古猗园重新回到那追求绿竹猗猗的清雅之意中。
       其二,“竹影静”。古猗园是一座以竹为主、着力突出“绿竹猗猗”景观的赏竹、听竹的最佳场所。园内种植有佛肚竹、紫竹、龟甲竹、方竹、凤尾竹等数十个名贵竹种,猗猗翠竹挺拔端庄、婀娜多姿,三五成群、夹道相拥,形成了古猗园独具的造园艺术特色。它以地栽和盆栽的形式,向游客集中展现适合上海地区生长的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竹子。通过拟自然的园艺布局手法,塑造出绿竹成荫的“竹径”、多姿多彩的“竹丛”、浑然天成的的“竹石图”,体现了竹子观形、观秆、观叶的景观效果和竹叶青山、竹山青青、绿竹猗猗的意境。古人素有赏竹、咏竹、写竹、种竹、伴竹而居的传统,这种虚心有节的植物,寄托了人们高风亮节、清廉正直的情操。
       其三,“石幢”。指的是唐经幢,建于唐咸通八年(867),是园区内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现存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筑。它用大青石雕刻垒砌而成,曾遭受雷击,上部三分之一被毁,现存21级,高9.3米。幢身8面,刻有《尊胜陀罗尼经》全文,并有题记。据幢上题记中有“立于通衢”等语,可见立幢之地,原为通衢大道。
       其四,“古槎桥”。这是对园中桥梁的一种泛指。根据江南园林建筑亲水性的特点,古猗园中以各式各样的桥梁起到了连接和隔断园中景点的作用。如简朴雅致的平桥,如造型优美的拱桥,如形式别致的亭桥、廊桥,还有质朴自然的步石。无论远观或行于其上,都觉得乐趣无穷,园中的磬折渡桥、浮玉桥等等小桥,实在是整个园中的一个亮点。
       其五,“珠宫”。这也是对园中建筑的一种泛指。园中不规则的戏鹅池、泛春渠等水系蜿蜒曲折,贯通全园,不断重现“水池两岸,亭桥相望”的视觉景象图。阁有浮筠阁、梅花厅;轩有鸢飞鱼跃轩、柳带轩;亭有怡翠亭;廊有承香廊、绘月廊和一无名曲廊;春藻堂、清馨山房等;均透露出明代建筑的风韵:飞檐斗拱、油漆粉墙、筒瓦雕饰、花色镂空。真可谓“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


竹枝词说:风度猗园竹影静
古猗园名胜景点选图:(上)唐经幢(中)九曲桥(下)猗猗亭 


       清代还有一首无名诗人为古猗园写的竹枝词: 

       竹树阴森罨四隅,碧池萦漾长青芜。
       名园依然风流在,检点云山入画图。 

       这首竹枝词描写的古猗园景色和明代那首竹枝词一样,也是竹林、树木、水池等视觉景象图。古猗园种的树木,尤其是数十个名贵竹遍植于整个园林的角落,形成了“绿竹猗猗”的诗境。可惜的是,笔者搜索到的古猗园竹枝词甚少,远不能充分描述古猗园丰富多彩的诗意镜像,留待有志于古猗园研究的博主,能够提供更多的沪上竹枝词。


竹枝词说:风度猗园竹影静
古猗园名胜景点选图:(上)花香仙苑(中)竹林(下)柳荫桥 


       和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江南园林一样,古猗园也在时代风云中几度变迁。明清两代,是古猗园的建成初期。清初至近代开端,古猗园经历了较大的变革。先是在乾隆初年经历了一次大的重修与改建,大致形成了古猗园如今的格局。民国21年(1932)一·二八事变后,日军占领南翔,古猗园被侵略军占用,逸野堂被作马厩,鸳鸯厅等处建筑受到毁坏。园内房屋残墙断壁,假山倒坍,树木被砍,花草枯败。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南翔又遭受战火,园内大部建筑被毁,仅存的缺角亭、五老峰等假山也伤痕累累,面目全非。抗日战争胜利后,镇政府将其作为公园开放。当地人士集议修复古猗园,但景色已远不如战前。


竹枝词说:风度猗园竹影静
古猗园名胜景点选图:(上)不可无竹居(中)茗轩(下)南苑 

   
       当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古猗园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近二十年内经历了多次改扩建。1957年,南翔镇集资修缮古猗园,当年竣工开放。1958年,市区政府拨巨资,对公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增加全园面积,修复并重建河道、池塘、桥梁、亭阁等水系和建筑,绿化也得到了大规模的改善。古猗园再现了“十分春水双檐影,百叶莲花七里香”的美丽优雅景象。2009年的改扩建,古猗园自向东扩22.57亩,面积达到150余亩,等于将原有古猗园扩容四分之一。扩建部分以竹为主,同时有设计了曲溪鹤影、幽篁烟月、花香仙苑等景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竹枝词说:风度猗园竹影静
 古漪园名胜景点选图:(上)湖心亭(中)不系舟(下)鸳鸯湖 


       今日,你漫步在古猗园,猗猗翠竹挺拔端庄、婀娜多姿,三五成群、夹道相拥;唐代石经幢、宋代普同塔、逸野堂等明清建筑遗迹氤氲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幽幽碧水蜿蜒曲折、潋滟悦人,有曲水通幽、洞天别地的感受;花石小路依景绕行,路石花纹随景纹饰,相得益彰;楹联诗词,写景舒怀、文简意深,韵味悠长。春日,“东风又送园新绿,素李与桃红”;夏日,“熏风忒甚园痴绿,池阁看新荷”;秋日,“金风起后园重绿,亭上览秋草”;冬日,“朔风搅得园残绿,还喜雪如梅”。古猗园那古朴、素雅、清淡、洗练的园艺特色及江南园林独特风格,怎不令人探古问胜,陶醉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