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杏金叶的千年人文亮色

(2022-11-09 08:06:19)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地理

随笔

分类: 行旅记痕
银杏金叶的千年人文亮色
云南腾冲银杏村秋天美景  (图源网络)   


银杏金叶的千年人文亮色
——云南腾冲银杏村怀古 


       秋日,走进云南腾冲银杏村。这座古朴深邃的小村庄,满村的百年银杏树开始变色,树叶黄绿间杂,依旧精神抖擞。随风纷纷脱落的叶儿,洒落一地,在灿烂的阳光下,满地金黄。在淡蓝色的天空下,整个村子染成一片金色。走在落叶铺就的软软的小路上,金黄色的叶儿发出簌簌的声响。一阵风起,漫天飘扬起金黄色的叶儿,如柳絮、如杨花。这里的老乡告诉我们,还没有到时间呢,再过半个月,那才是真叫好看呢。
       穿过郁郁葱葱的林荫道,见到了两棵村里现存最老而被誉为“银杏之母”的大银杏树。抬眼看去,这两棵大树都高约三十米,枝干伸得很长,构成的树冠就像一把大伞。树干上结着一串串的树瘤,村里人介绍,树瘤结得越多,表明树龄越长。我试着用双臂抱了抱大树,估摸着没有五个人抱不过来。村里人说,围着一棵大树拉起手,要六个人才行呢。这两位“老寿星”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枝头挂满果实。村民们对这两棵树都爱护有加,将它们视作江东村的镇村之宝。银杏树下,围坐着不少写生的画院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临摹涂色。他们将把银杏村的金黄秋色收进画板,洒向四面八方。
       这里是闻名全国的腾冲银杏村。全村共分布有古银杏树三千多棵,其中树龄在五百年以上的有五十多棵,四百年以上的七十多棵。而且银杏村的最大特点是,银杏树林就在银杏村里,所谓“村在林中,林在村中”;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银杏树,也可谓“家在林中,林在家中”。
       银杏树并不稀罕,江南人习惯称之为白果树。常去苏州东山,东山乡村里也几乎家家植有白果树。然而,像银杏村这样种植规模和古老树龄的银杏树是不多见的。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叶形古雅,寿命绵长。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然而,查阅古文辞赋、唐诗宋词,有“闲踏梧桐黄叶行”、“穷秋九月荷叶黄”、“秋深最好是枫树叶”等等,却少有对银杏落叶的描写。怪不得,郭沫若先生特为中国文坛的这个怪现象撰文,为银杏“翻案”。他说:“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着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其实,细究起来,这种现象要作两个方面的分析。
       一,银杏的人文普及度不高,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对银杏的称谓不同。
       由于中国地域广 阔,不同地区对银杏有不同的称谓。有学者考证,汉代以前的杜、甘棠、某(槑)、楳、柟等都有可能是指银杏。宋代以前的鸭脚、银杏、白果等名称虽然出现,但可能并不是指银杏。此时银杏可能被称为“枰”、“平仲”以及“玉棐”。宋代以后,银杏的名称比较确定,主要有银杏树、白果树、鸭脚树、公孙树、轩辕树、灵眼、圣树等, 还有“白眼”、“仁杏”、“文杏”、“平仲”、“杏”、“佛指甲”、“佛手”、秦皇赭树或者秦皇火树等。银杏名称与称号比较多,其中既有废弃不用的古称,也有地区特色的名称。
       以此推测,银杏很早就被中国人所认识和赞美。先秦时期的“杜、甘棠”或者“柟、梅、模、槑”等名称可能是指银杏,先秦涉及到这些名称的诗文,有些可能就是描写银杏。如《诗经·国风·召南·甘棠》一篇,可能就是赞美银杏的。《诗经·大雅·生民》“诞真之平林,会伐平林”中的“平林”二字,可能是指银杏林。湖北古有平林县,今天这里有大片银杏林,并有许多古树。在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晋代左思的《吴都赋》以及唐代诗人沈佺期的《夜宿七盘岭》诗中,有“枰”或者“平仲”的名字出现。

 
银杏金叶的千年人文亮色
(上图)《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东晋砖刻壁画中,描绘的10棵树中有5棵树木是银杏树。
(下图)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以银杏树为主调进行取景构图的。
 

       二,以银杏为主题的文学创作,确实存在着“银(果实)多金(落叶)少”的现象。
       自宋代始,在文人笔下,银杏成为人们表达感情的载体,成为中国文化中的文学意象。在宋代欧阳修与梅尧臣的唱和诗中,在秦观、蔡襄、黄庭坚的书帖中,在苏轼、李清照等人的诗文中,银杏被赋予友情、亲情、爱情等的感情象征。元明清以后,出现了大量以银杏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寄托了文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同时,银杏作为我国的珍贵树种,也很早出现在我国的绘画作品中。汉代画像石中,以及魏晋时期的绘画作品中都有银杏的形象。这种画面的设计可能与银杏树在汉代作为多子多福的吉祥树的寓意有关。
       在古代诗文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描写银杏树落叶的作品。如宋代有王十朋“鸭脚含黄”,陆游“鸭脚叶黄乌臼丹”,葛绍体“满地翻黄银杏叶”等诗句。在元代文人笔下,以银杏黄叶来衬托景色的诗句更胜一筹。如詹时雨“银杏叶凋零鸭脚黄”,更为生动形象,成为银杏点染秋天的经典形象。不过,可能由于诗人或诗作名气不大的关系,这些描写“银杏金叶”的作品便湮没在诗林文海中,不为人们所重视。
       由此看来,还是郭沫若先生对“银杏金叶”的描写来的精彩:“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性的形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你的株干式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先生对银杏树的落叶更是作了优美绝伦的赞颂:“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是啊,落叶没有死去,它又重生,化为金叶蝴蝶;落叶不会死去,今天化作肥料,来年再展嫩芽。
       千年来,人们将银杏作为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载体,赋予“银杏金叶”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银杏因为物以稀为贵,成为古人馈赠的佳品,堪比鹅毛和鲤鱼,被赋予友情、爱情等的感情象征。有人吟唱“银杏之树, 忠魂攸止”,用银杏寄托范仲淹、岳飞等人物精神。有人歌颂“有美银杏,其子孔多”,将银杏多子的形象与希望后代繁衍的愿望相结合。有人感叹“即今鸭脚蹒跚外,不记乘除十六朝”,抒发对沧桑历史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悲伤。有人高歌“两株鸭脚那肯让,腾空四散青珊枝”,以银杏特立独行、自强不息的精神,比拟人的不甘落后、奋发有为的壮志雄心。那么,今天的我们,又将赋予“银杏金叶”怎样的人文亮色呢?


银杏金叶的千年人文亮色
今日之云南腾冲银杏村秋天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