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破心中贼”的现实意义

(2022-10-05 09:34:07)
标签:

历史

文化

明史

随笔

分类: 随笔杂谈
王阳明“破心中贼”的现实意义
王阳明雕像  (图源网络)   


王阳明“破心中贼”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月8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古人说:‘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这句话出自南宋朱熹的《四书或问》,是朱熹引用北宋哲学家吕希哲的一句话,大意是说:天下最难以把持的就是人的内心,而天下最容易受到沾染的是人的欲望。
       “心中贼”出自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名句。
       王阳明,大名王守仁,字伯安,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故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后因起兵平定朱宸濠之乱,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他去世后,谥文成,故后人称其为王文成公。万历年间得以从祀于孔庙。我们知道的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作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王阳明精通儒释道,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著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等代表作品。同时,我们还知道,王阳明又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
       王阳明为官一生,以“破贼”扬名。正德十一年(1516)八月,王守仁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遥相呼应,攻占剽掠各处府县。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兵士,出敌不意,连破四十余寨。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寨。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然而,在朝野赞赏的功绩面前,王阳明没有陶醉而昏昏然,却是十分清醒。
       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在写给弟子薛侃的信中提出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观念。在王阳明看来,消灭“山中贼”如同治疗“疮疥之疾”一样,“何足为异?”而朝廷上下众多官僚的“谗嫉党比之心”则是“腹心之祸”。同“山中贼”相比,要扫荡这种“腹心之祸”,其难度是相当之大,可说是铁血男儿最难实现的“不世之伟绩”!  
       自少年时代即立志做圣贤、以行仁政为己任的王阳明,心中十分清楚,欲使明王朝的统治能长治久安,必须使执政者振奋精神。也就是说,做皇帝的要励精图治,做一个好皇帝;做大臣的要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力挽狂澜,“志伊尹之志”;做地方官的要振奋精神、尽心竭力、勤政爱民;士大夫则要有志于圣贤之学,以古代的尧舜为其行为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明代的颓败之气。为达此目的,王阳明把“正人心”视为治理天下的根本。在历经磨难的王阳明看来,作为一个人,仅仅做到“知行合一”远远不够,还必须“致良知”。所谓“致良知”,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意识达到完美无缺、尽善尽美的地步。
       在那举世混浊的时代,王阳明明察秋毫、洞悉时事,充分地认识到:所谓“心中贼”的着重点是指明代封建统治者徇私败公、道德沦丧的状况。这种“心中之贼”的存在,是引发社会动荡的根源所在。因此,既值得忧虑,也最难破除。王阳明提出“破心中贼”的命题,是对明代封建统治的腐朽性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其主旨是:要求统治者破除心中的私欲,其最终目的是为明代统治者总结统治的经验和教训、为维护明代的封建统治秩序服务。这与阳明历来所倡导的学做圣贤、行仁政的理想人格追求是相呼应的。今天,我们对“破心中贼”主旨的具体内涵的探析,对当代的政权建设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王阳明“破心中贼”的现实意义
王阳明画像 


       今天,总书记提出“破山中贼”,正是基于对党员干部道德修养规律和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
       正如王阳明所感叹的那样,“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山中贼”是有形的,而“心中贼”是无形的;有形的敌人让人警觉,无形的敌人却容易使人麻痹。不少“落马”干部也曾经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横刀立马”,但最终却在与私心杂念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初心使命淡化,忘了戒惧、失了气节、丢了信仰,陷入腐化之路。心中有“贼”,“行”上就会走偏。心中有了懈怠的“贼”,行动上就会“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甘心做安稳官、太平官,失掉了斗争和担当精神;心中有了投机的“贼”,就会碰到问题患得患失、讳疾忌医,为个人考虑得多、为群众考虑得少,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心中有了骄奢淫逸的“贼”,就被贪欲迷乱了心智、扭曲了行为、突破了底线,逐渐滑向堕落的深渊。
       所以,党员干部必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常破“心中贼”。要“破心中贼”,就要时刻秉持敬畏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党员、干部唯有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才能行稳致远,走好从政路、人生路。要“破心中贼”,就要时刻秉持公心。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共产党人的实践证明,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小我”走向“大我”。
       当然,改变人心的工作,刀刃向内的工作,自我革命的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正因如此,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作为“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华民族最朴素最崇高美德的传承者,共产党人的内心修养从建党的那一刻起,就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命题。总书记多次要求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明确提出“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要求全党从始至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正是王阳明“破心中贼”之说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