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春草之魂”的绝调情词——春草词闲谈

(2009-02-13 11:54:23)
标签:

杂谈

文化

随笔

读书

随笔/感悟

艺术赏析

诗歌

文学/原创

人文/历史

分类: 读书杂谭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1F/E7/EA/EA.jpg

 

感谢新华博客[文化博客]首页推荐

 

“摄春草之魂”的绝调情词

——春草词闲谈

 

    古代诗人常将爱情比喻为春草,是因为春天是春草萌生的季节,也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时候。春色迷人,春草盛长,使人禁不住地春情荡漾。

    宋词中咏草词佳作不少,但宋人吴曾说只有三首词称得上“咏春草绝调”。所谓绝调,就是指艺术上臻于极境,无人可以企及。吴曾说的这三首词,一首是林逋的《点绛唇》,一首是梅尧臣的《苏幕遮》,一首是欧阳修的《少年游》。

    林逋的《点绛唇》在宋人咏物词中影响很大。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词中“萋萋无数”即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萋萋”遂成“春草”的代名词,故王国维称之为“春草词”。故人远去了,唯有满地春草,恰似无尽的别恨离愁,遮断了那纵横阡陌。所谓“物色尽而情有馀”,词人之情尽在萋萋青草之中,岂非“魂”乎?!

    梅尧臣的《苏幕遮》亦是咏春草词中的名篇。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垂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词中“落尽犁花春有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乃是咏草名句。春草由“嫩”变“老”,表达了伤春嗟老的心情,草的形与色以及赋予草的神与情,可见其摄魂之妙。

    欧阳修的《少年游》是和梅尧臣《苏幕遮》之作,也是以咏草为题的咏草词名篇。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首词也是写离愁别恨的,首词也是写离愁别恨的,但在表现手法上重在揭示人的感情涟漪,既见“情真”,又见“思深”。思妇独自凭栏远眺,青草绵延无垠,“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表现了对远行恋人的魂牵梦萦。全词无一字言草,然而处处与草关联,堪称咏草写人的佳作。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1F/E9/C9/C9.jpg

 

    对吴曾“咏春草绝调”之说,近人王国维却不以为然。他指出,在林、梅、欧之前。冯延巳早就有了“细雨湿流光”的咏草词了。这是指冯延巳的《南乡子》一词。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词中借春草写少妇怀春之情。她终日妆楼独处,被浓烟细雨所包围,心情压抑。可是到了梦境里,她却无拘无束,自由驰骋。然而梦醒之后,痛苦又缠绕着她的灵魂。读完全词,回顾首句,便知词人笔下所写的离恨确是像芳草一样,一天一天在增长,草长一分,恨长一寸,而那丝丝细雨,既是在浇灌芳草,也是在浇愁浇恨。首句“细雨湿流光”,妙造自然。“细雨”,描其丝丝之形;“流光”,绘其闪动之状。两者以“湿”来穿针引线,构成了一幅风景画。你看,丝丝细雨,落在芳草地上,微风吹过,草上闪动阵阵白光,好似在流动一般。说它景色如画,但图画不能显其动;说它声韵似乐,但音乐难以摹其形。物象与情韵竟结合得如此之妙,令人叹赏不已!怪不得宋人周文璞对此句评道:“《花间集》只有五字绝佳:‘细雨湿流光’,景意俱微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说此五字“能摄春草之魂”了。

    当然,王国维此说并不意味着他贬低林、梅、欧的春草词,而是将此词与另三词同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但无疑林、梅、欧所作咏春草词,比起冯延巳的“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就觉稍逊一筹了。这首《南乡子》的可贵之处,在于摆脱了花间派词人对女性容貌与服饰的描绘,而转向对人物内心感情的刻画。正如王国维所言“摄春草之魂”,是将痴情女子如细雨般的绵绵思情“摄”出来了。      

     

 

    注释:

    吴曾 字虎臣,江西崇仁人。曾迁工部郎中,出知严州。作《能改斋漫录》十八卷,对研究唐宋文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南宋笔记著作中堪称佳本。

    林逋 (967一1028),字君复,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有“梅妻鹤子”之誉。

    梅尧臣 (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诗人。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

    欧阳修 (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江西吉安永丰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冯延巳 (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留有词集《阳春集》,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王国维 (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国学大师。

 

    谨以此文献给情人节,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2009年度新浪文化博客、草根名博及新华网博客、文学博客首页推荐文章

快乐是一种坚持  人肉搜索能否在网民理性自治中自我救赎  老百姓为何喜爱改写流行歌曲 

为何说“童年恐慌”现象是全社会的隐忧 古人春节饮酒顺序为何先少后老 “拜年禁语”是国人心理脆弱的表现

元宵节观灯风俗的南北异同趣谈  手写春联在今天难觅踪影的遗憾 

绝调情词—宋代春草词闲谈  (新华博客“文化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