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维持震荡筑底
(2012-09-23 21:34:10)
标签:
财经 |
本周市场大幅下跌并再创调整新低,大跌原因之一是钓鱼岛紧张局势升级引发部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但归根究底,还是目前国内经济和政策状况导致的弱势心态。本周公布的汇丰中国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从上月的47.6轻微上升至47.8,脱离41个月最低水平,也明显高于外界预期。但连续11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且制造业产出指数创出10个月以来最低值,显示制造业处于萎缩状态。以此数据看虽然目前经济下滑有趋缓的可能,但尚未出现拐点迹象。铁路交通等项目投资提速的措施或将对经济产生拉动作用,但其效果显现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投资者心态的改变需等待经济数据确实转暖,也就是说至少要等到10月份公布9月经济数据之时,9月底(下周)市场还难以出现大的改观。
经济数据并不是决定股市表现的唯一要素,政策预期对于股市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实际上,近年来欧美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形势都不尽如人意,但其宽松的货币政策让股市维持强势。美股在QE3推动下创出5年来新低,欧洲、日本等也纷纷在近期推出新的宽松措施。但中国央行特立独行,前期市场一度预期国内货币政策将跟随全球宽松浪潮,因此出现了9月7日的井喷式反弹。但实际情况是海外宽松让中国央行对于通胀的担忧加剧,反而放慢了货币政策松动的脚步,之前市场预期的降准一再延后。由于国内货币政策处于控通胀和稳增长的两难之中,难以象欧美日那样推出强有力的宽松措施,因此A股市场明显弱于周边市场不足为奇。后市应关注通胀走高是否成为现实,如9月CPI低于预期,管理层可能推出新的稳增长政策,届时股市有望出现较大转机。
从技术上看,大盘再创新低意味着2029点以来的反弹夭折,2453点以来的下跌趋势仍在延续,但目前MACD指标值明显高于7月及9月初的低点,再次形成底背离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从中期角度看,大盘即使再创新低仍可视为大级别底部构筑的一部分,此时展开新一轮大跌的概率较小,9月底市场可能在2000点附近维持震荡,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构筑中期底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