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理论就是一个视角 [原]

(2013-05-20 23:20:55)
标签:

哲学

理论

视角

教育

分类: 哲学
        别站在你的角度看我,你看不懂。
                                      ——迈克·杰克逊

 

一个理论其实就是一个看事物的角度(绘画、设计里的流派也一样)。当然,理论自己不会承认这一点,这样会显得它狭隘。它不会说,从我的这个角度看事物是这个样子,而是说,事物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常见的一种辩解思路:把观念当成事物本身,以维护理论自身的权威性。虽然,如果你能从它设定的角度观看体会的话,事物的确如它所说的样子。

角度即方法,观念即结论,理论则是关于如此之角度如何操作以及为什么正确的解释。

任何角度都有参照背景,按说理论也应该表述清楚自己的成立背景为何,但社科理论,特别是中国的社科理论往往隐藏了这一部分,它就成了无背景的角度,于是就没有角度,就任何情况都成立,就放之四海而皆准了。

从某个角度看事物并不是错,错的是不自知。你用某个角度的结论,和我另一个角度的结论对抗,双方又都不自知的话,就混乱了。知道自己的结论是从什么视角得出的,还知道这个视角的背景是什么,也是一种自知之明。很难做到。但有这种自知之明,即知道自己的结论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不成立,才是负责任的、有涵养的学者,才是真正的学者。

有一个角度,就必定丧失其他角度,必定狭隘。所以,任何理论都是狭隘的。

因此,理解一个理论,找出它的角度、立场,并意识到它忽略了的角度、立场,非常重要。

发现一个理论的角度或者说它的狭隘性,往往不能指望这个理论本身坦白,得靠不同于它的其他理论。其他理论,意味着它们的角度、立场和这个理论不同。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理论都是有价值的,不论它多么“荒谬”、“错误”。其实荒谬、错误这些指责,不过是某个理论对不同于它的理论的排斥而已。

有些理论,本身的视角设定就比其他理论要大,比如中国道家的老庄和后来的佛教禅宗。理解了它们,就能衬托出其他理论的狭隘(注意,狭隘不等于不正确、无意义)。所以,学习老庄和禅宗有很强的开阔眼界和确定心胸格局作用。不过,这样理解有一个难题:那老庄佛禅的角度设定是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局限性?

按大多数人的理解,老庄佛禅的东西没什么用。的确如此。但这正是它们的长处,不是短处。角度越窄、越具体的理论,实用性越强;越宽泛的理论,实用性越弱,但精神启发性则越强。埋怨老庄佛禅没有用,是狭隘的人眼界狭隘的表白。

所以,想知道老庄佛禅视角的局限性,必须退得比它们离人类生活俗务更远、更没用。目前我做不到,也没发现哪个已有理论做到了。

当然,做不到不等于它们没有视角和局限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意境 [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