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偏见的偏见 [原]

(2013-04-11 18:18:10)
标签:

偏见

哲学

教育

分类: 哲学

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偏见。

可是,我怎么知道那些偏见是偏见?是因为我掌握了不是偏见的“正见”,于是一切偏见都在我的“真理天秤”上原形毕露?还是以自己的偏见为标准,把凡不合己见者统统斥为偏见?如果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是正见,说别人是偏见,是不是也是一种偏见?

对这些问题,我有一种根本性偏见:人,只能获得偏见,无法掌握正见。

 

知识就是偏见

 

何谓偏见?以偏概全的见解就是偏见。或者说,把从某个角度、某个立场得到的见解,说成适合一切场合,就是偏见。

比如,我指着一支铅笔说:“这是一支铅笔。”就是偏见。

为什么?

铅笔有很多功能,可以写字、画画,还可以烧火、扎人等等。铅笔这个概念,只包含了写字、画画的功能,不包括烧火(这是一根木柴),也不包括扎人(这是一件凶器)。但被称为“铅笔”的那个东西的确具有这些功能,却被“铅笔”这个称呼忽略了。所以,说铅笔是一支铅笔,就是挂一漏万、以偏概全,是偏见。

那说它是一根木柴,一件凶器,就不是偏见了吗?也是!和说它是铅笔一样,都是偏见。

那怎么才能指着铅笔下一个不是偏见的判断?不可能!

任何有实际含义的概念,都指称其对象具有某种功能。但任何实际对象,都不会只具有某一种或两种功能,而是具有无数种功能,可概念是无法表达无数种功能的。因此,只要使用概念,就免不了只及其一、不及其余的毛病。概念就是偏见。

由概念构成的判断、推理,最终也逃不脱偏见的命运。

所有的知识都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

所以,知识就是偏见。

人,一说话,嘴巴里冒出的就是偏见。

这么说,是不是太极端、太悲观了?知识难道没有正确的成分吗?而且,我这么说,也是在下判断,难道不也是一种偏见吗?

是的,我不否认这也是一个偏见。前面已经说了,这是我的根本性偏见。在这里,只是把这种偏见的根据清楚地表达出来。

但是,我觉得我的这个偏见,比另一种更愚蠢的偏见聪明一些、有用一些(当然,这还是偏见)。

那更愚蠢的偏见就是:偏见等于错误,正确的判断不应该包含偏见。

 

偏见不等于错误

 

偏见不等于错误,正确的判断就存在于偏见之中。就像我指着铅笔说“这是一支铅笔”不等于是错误一样。同理,我说它是一根木柴、一件凶器,也不等于错误。

具体一点表述,如果你需要写字,我把铅笔递给你,说:“这是一支铅笔。”这是正确的;如果你需要烧火却没柴火,我把铅笔递给你,说:“这是一根木柴。”也是对的。但如果你把铅笔投入火中,想延续取暖的篝火,我却大叫:“这是铅笔,不是木柴!”就是错误的。

“这是一支铅笔”,同一句话,都是偏见,为什么一会儿是正确的,一会儿又变成错误的?

前面也说了,偏见就是从一定立场、一定角度(即特定的环境)对事物的判断。只要它在特定环境中对事物的判断是对的,就是正确的。你要写字,旁边有一支铅笔,我指着它说:“这是铅笔,你可以用。”这就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任何偏见的对错,都以它所处的特定环境为前提。如果环境变了,偏见也随之改变为与新环境相应的新偏见,就都可能是正确的。

不受环境变化影响,任何环境都正确的判断就是“正见”,就是真理——“绝对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不是偏见。但这种“正见”、绝对真理存在吗?不知道。我只知道,迄今为止人类的知识都是相对的,都需以一定的环境为正确前提,都是偏见。

其实,偏见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偏见赖以成立的前提去掉,冒充正见。

 

偏见不仅是观点,还包括前提

 

这个世界到处是偏见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只关注结论,不理会结论产生的前提,武断地把一切不同于自己的偏见斥为错误。其实,这是在以自己偏见的前提替换别人偏见的前提,无视别人偏见成立的前提,无意识中把自己的偏见提升为不需要前提,或者说是适合一切前提、一切环境的“正见”了。这就是愚蠢。如果有意为之,就是无耻。

在我看来,把所有见解、知识都当成偏见,不是悲观,而是乐观;认为偏见不等于错误,正确就存在于偏见之中,不是狡辩,而是谨慎。当然,这也是一种偏见,但这种偏见时刻提醒我,不要因别人的一个结论不同,就跳起来骂人家,要仔细询问、理解人家观点产生的前提是什么。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把每一种偏见及其它产生的前提梳理清楚,也许你会发现:所有的偏见都是正确的!

不要急于评判别人的观点,而是耐心理解别人,理解他那不同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他的角度、立场体会他的观点——偏见,最终意识到,虽然我和他的观点大不一样,甚至针锋相对,但我是正确的,他也是正确的。能如此,才叫智慧、大度、宽容、负责。然后……然后我可能支持他,也可能继续打击他、更准确地打击他……如果还需要如此狭隘地处理问题的话。

千万不要把偏见仅仅看成某个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而要把观点和这种观点产生的前提、环境联系起来。也千万不要把自己接受的观点当作不是偏见。

不论是对自己的观点,还是对别人的观点,都要从“观点+前提”两个方面理解、体会,你就会清醒。表达自己观点时,不要怕被斥为偏见,它就是偏见,只要说清楚自己的前提就行了。科学家们都是这么做的。

偏见是个好东西,不仅因为它常常是正确的,而且它能提醒我们,不要固执己见。当你被别人的偏见激怒时,你就在固执己见,就在以自己的前提替换别人的前提,就是不了解别人,就在冒充正见,就在肤浅着、愚蠢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意境 [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