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衔
陈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80
  • 关注人气:2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乐、痛苦合二而一 [原]

(2012-12-16 17:38:34)
标签:

不二法门

情感

分类: 哲学

自由的代价就在于保持永久的警惕。——马基亚维利

 

而保持警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恐惧。

恐惧是我们生活的动力。

生活不能没有恐惧,我们要和恐惧周旋,但不要消灭恐惧,永远要和恐惧共存。

当《少年派》让我意识到这一点后,又看到叔本华说:

“一切满足,或者通常所谓的快乐,实质上都是消极的,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现有的幸福和利益,也不珍惜,只把它们视为当然,因为他们只靠抑制痛苦来消极的满足我们。只有当我们失去它的时候,我们才感到它们的价值,因为缺乏。贫困和忧患才是直接传给我们的积极事物。”

于是,不但恐惧,贫困、忧患等等都是生活的动力,它们不是消极、负面的东西,而是积极、正面的东西。当我们追求快乐、富足、安稳的时候,一定要把它们的“反面”——恐惧、贫困、忧患一并接受下来。它们是一体的,不能分开。饺子好吃吗?饱饱地吃一顿韮菜肉饺子幸福吗?这要看这个“幸福”是不是衬托在恐惧、贫困、忧患、饥饿的背景上。没有这种背景,任何幸福都是无聊。就像画家表现光明,一定得衬托阴影,光明和阴影是合二而一的。单一的光明,是一片死白,一张白纸,黑暗消失了,光明也消失了,无聊之极。


http://s14/mw690/49ff92b4gd0f50d6a8e6d&690[原]" TITLE="快乐、痛苦合二而一 [原]" />
摄影师表现光明,一定得衬托阴影,光明和阴影是合二而一的。在阴暗云层中穿透出来的一缕光线才最动人

    叔本华说:“贫困和忧患才是直接传给我们的积极事物。”说得很好。但他又说:“一切满足,或者通常所谓的快乐,实质上都是消极的。”就自相矛盾了!贫困和满足,忧患和快乐,恐惧和安稳,要么都是积极的,要么都是消极的,不可能一个积极,一个消极。

世界上有两种悲观主义者:一种人把幸福、快乐当成消极的,于是悲剧了,比如叔本华;另一种人把痛苦、贫困当成消极的,也悲剧了,比如我们。

一个社会,如果总是用阳光、彩色、欢笑描述满足,用沉重、反感、难受描述困顿,而不会反过来,不会用阳光、活力、兴奋、创造描述困顿、失去、痛苦,这就是一个撕裂、痛苦的社会,也是一个肤浅的社会。

溺爱式的家长,想把全部的爱和幸福都给孩子;斯巴达式的家长,想把全部的苦和折磨都给孩子。结果,这些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爱和幸福。哪个家长能以兴奋、热烈、创造性的态度和孩子一起面对痛苦,追求满足?很少很少!肤浅的社会造就了肤浅的家长,造就了沉浸在幸福中的不幸儿童。

痛苦,来自于喜欢满足,不喜欢困顿。

快乐,来自于总是能兴奋地把困顿转变为满足。困顿不是难受,而是充实,是好玩!是有事儿干啦!

痛苦和快乐,是观点、态度导致。不取决于你呆在什么环境,而取决你有没有把它们当成一体。

套用《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里的表述方式,则是:

快乐、痛苦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快乐、痛苦想,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附: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千方百计地想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只有一条渔船例外,船长却严格保守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一条鲶鱼。

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一味安逸于现有的日子。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就不会死了。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