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慧能为什么比神秀水平高?(上)  [原]

(2007-07-04 19:11:53)
标签:

慧能

神秀

坛经

禅宗

分类: 哲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唐朝禅宗六祖慧能的成名作,至今闻名。凭着这首20个字的偈,慧能大爆冷门,把资历深、地位高、声望隆的神秀给PK下去了,得到了五祖的衣钵真传。

神秀(公元606-706,东京尉氏人(今河南尉氏),即大唐东都洛阳附近,政治文化中心地带。“少览经史,博综多闻”,从小就是个有学问的人。年近50岁拜五祖为师,在东山寺呆了6年,从搬柴运水等粗活干起,一直熬到一人之下、千人之上(当时五祖领导的东山寺有7001000人左右)的上座教授师职位,德高望众,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五祖的衣钵非他莫属。

而慧能(公元638-713是南海新兴人,现广东省境内。直到今天,这里都是经济发达、文化稀缺,那会儿就更是蛮荒之地,尚未开化,缺乏文化氛围的熏陶。比起神秀出生地,慧能已是先天不足。而且他自幼丧父,与母为伴,家境贫穷,卖柴为生,没受过正规教育,斗大的字不识一箩。可是,当他35岁北上湖北黄梅东山寺拜见五祖后,只在厨房干了8个月的粗活,三年研究生都没读完,只见习了一个学期多一点,便野鸡变凤凰,青云直上,拿走了五祖的衣钵——“东山法门禅学院”惟一一份毕业证暨上岗证。

五祖弘忍到底看上了慧能什么,对神秀又有什么不满,致使他如此厚能薄秀?我们不妨根据《坛经·行由品一》中对这段传奇的描述来分析一下。

 

一、语句分析:两首偈的境界之差

 

有一天,五祖召唤门下的徒众,说:“我对你们说:世间上的众生,浮沉在那生死苦海之中,这是世人所必须解决的一件大事。你们终日里只知修福,不知自求出离生死苦海之道。如果迷惑了自然的本性,所修到的幸福和功德又如何能够挽救了生死苦海的沉沦呢?你们各自回去看看自己的智慧,按自己本心中的般若之性体,每人作上一首偈颂来呈给我。如果能够悟得了佛法的大意,我就将衣钵大法传付给你,成为第六代祖师。”

可能慧能新来乍到,地位又低,没被通知到场,不知道老师已经布置毕业论文了。

但即使知道了,其他同学也没有动作,他们的看法是:我们这些普通学生,不须清净心灵,用尽意思地做什么偈句。即使是拿着偈句送给五祖看,又有什么用处呢?神秀上座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师父,不用说一定是他得到的。我们如果轻率地做什么偈颂,真是白费功夫了。

看来神秀真是众望所归,孤独求败了。

四天后,神秀憋出了他的毕业创作: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又过两天,慧能才知道命题作文的事,当下吟出那给神秀致命一击的20个字。

佛教的基本观念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空无,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万物齐一没有区别。这一观念是佛法的门槛,悟到了,就是入得门来;悟不到,就是还在门外,不论你做了多少好人好事都白搭,摆脱不掉烦恼的纠缠,难脱苦海。明白这一标准,就能理解为什么慧能偈比神秀偈的分数高。

神秀偈都是由肯定句组成的:“身是菩提树”,一个“是”字把“身体”和“菩提树”的区别肯定下来了;“心如明镜台”,“如”也是“是”,把“心”和“明镜”的区别也肯定了;“时时勤拂拭”,又把“勤”和“懒”作了区别。最后,“勿使惹尘埃”,表面看是否定句,其实也是肯定句,肯定了世间有不好的“尘埃”,拂掉尘埃才是好。所以,神秀偈表达的是一个存在着身、心、智慧(菩提树、明镜台)、愚蠢、勤、懒、污染(尘埃)、洁净等诸多区别的世界,不但有事物之区别,而且有好坏之不同。如此执迷不悟,不被狂扣分才怪呢!有区别、分好坏,势必有欲求,有欲求就有求不得,于是烦恼丛生,越打扫越痛苦,谈何解脱?

所以五祖的评语是:“你做的这首偈,还未认识到佛的本性。只在佛门之外,尚未进到里面。像这样的认识理解,至高无上的佛道,是无法得到的。”

而慧能偈的妙处在于全部由否定句构成:“菩提本无树”,一个无;“明镜亦非台”,两个无;“本来无一物”,彻底无;“何处惹尘埃”,还是无,有什么好打扫的?世间无一物,人间无一事,正合“色即是空”佛法大意的标准答案。

一言蔽之,神秀偈执着于诸多“有”,慧能偈觉悟到一片“无”,境界高低一目了然。

 

二、神秀是优秀生,慧能是天才生

 

以现在的标准看,神秀属优秀学生、乖孩子一类,虽未开窍,但一心向学。

这种学生入学前把大学想象成知识殿堂、人才摇篮;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就开始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几点起床、绕操场跑几个圈、背多少个英语单词,每学期看几本书、写几篇论文……入学后乖乖上课、认真笔记、按时完成作业……期末门门优秀,评三好拿奖学金。他们的信念是:课程的设置是合理的,老师的讲授是科学的,循序渐进就能成功。他们在大学里的座右铭是: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锻炼身体,争取饭碗。

所以,五祖对神秀偈的另一番评价是:“且留下这首偈,让人们诵读学习,根据这首偈来修,可以避免坠入恶道之中;根据这首偈来修行,会得到很大的利益。”言外之意为:普通学生只要以神秀同学为榜样,就可以避免学坏,父母肯定开心;像神秀同学那样用功努力,大学毕业进入外企,混个年薪十几万,买车买房娶妻生子绝没问题,怎么说都是成功人士了。

而慧能同学属于天才学生、“坏”孩子一类,器量大、心胸广、眼界远。课没认真上几节,作业没准时交几次。学问不多,但心有灵犀。他们的感受是:课程的设置偏没用,老师的讲授多废话。他们在大学里的困惑是:

好好学啥?天天上哪?

锻炼什么?浪费光阴!

这样的学生不是提前毕业,就是早早退学。他们本性天然,任性发挥,不会摹仿别人,也不能被别人摹仿。

五祖弘忍不愧是因材施教的好校长,一看到慧能的偈,就拿鞋将它擦掉。并对大家说:“这偈也没有认识到佛性。”正话反说,意思是你们别学他,也学不来,更不要嫉妒他、暗算他。

二三流学生只能学神秀,不能学慧能。跟着慧能混只会沾染他不上课不读书旷课早退的毛病,学不到他领悟通融的天赋。所以,“60分万岁”是天才学生玩的游戏,资质低的同学,还是老老实实追求你的100分,拿你的奖学金吧,免得画虎不成反类犬,白白耽误了自己作为普通人的美好前程。

后来,神秀到北方开门办学,实行他循序渐进培养优秀学生的教学法,称为“禅宗渐悟派”,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按部就班,大一大二遂级上,对象为普罗大众。结果名声大振,屡次扩招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据《宋高僧传》记载,当时王公以下以及京城的士庶,对神秀都竟相礼拜,日以万人计。最后连武则天都要接见他。真难想象,当年没有麦克风,又没有体育场,神秀是如何对他的上万粉丝发表演说的。

而慧能在南方隐居14年后,也开门办学,实行他明心见性顿悟自心的天才学生教学法,称为“禅宗顿悟派”,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天哪,现在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和慧能相类似的!难怪现在的天才学生往往选择退学!

此即为史上“南能北秀”、“南顿北渐”的由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