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崔汀
崔汀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彻的阳刚暴力美学

(2006-10-18 16:37:37)
分类: 邵氏电影系列

                        张彻的阳刚暴力美学

张彻,华语影坛功夫片的大师级导演,一生拍摄了上百部电影,绝大多数都是武侠片和功夫片。他的电影类型很多,青春片、歌舞片、武侠片、功夫片、抗战片都有涉及,题材和内容都是大相径庭,但是始终贯穿如一的基调,就是他的阳刚暴力美学。阳刚暴力美学几乎成了他电影的招牌,令无数后辈的电影人顶礼膜拜,纷纷效仿。

很多朋友看了张彻的电影以后,第一感觉可能是“不过如此”,对,当初我也是有同感,因为毕竟经历过那么多大片的洗礼,想要再回过头来对几十年前的武打片感到震撼,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就好像让一个研究生参加高考的感觉一样。今天的年轻观众看的电影多了,虽然也会去看邵氏的电影,但是不会对于这些老片产生多大的惊奇。这是邵氏电影观看的初步阶段,在这初步阶段中,看了邵氏的一些比较好的片子的话,最多就是感叹:“那时候还能拍出这种效果啊?!不简单!”仅此而已。等到看了更多的邵氏电影,顺带了解一些过去香港电影的历史,接着再看看80年代后的香港电影,就会对邵氏的电影着迷,这是第二阶段。观看邵氏的电影进入第二阶段,就越发觉得邵氏电影的珍贵,可能照单全收,不论好坏,是邵氏的电影就想看,错过了会感到后悔。在看了那么多邵氏电影之后,就会发现张彻的伟大之处,张彻为后世树立了阳刚武侠的典范,男人在张彻的电影中,充满了无限的魅力,阳刚的美。

张彻的阳刚暴力美学

 

 

张彻的阳刚暴力美学张彻的电影,女人很少是主角,充其量只是重要角色,打打杀杀都是男人的事情。讲到这里,就是正题了,这个张彻电影中的打斗场面,是最有特色的,鲜血淋漓,肠穿肚烂。孤胆英雄常常是身上插着尖刀或者斧头,鲜血直流。即便如此,英雄们还是不顾个人生死,奋勇杀敌,直到杀死匪首,大仇得报为止,正是应了那句“士为知己者死”的名言。这句名言,最贴切的就是用在《大刺客》中,《大刺客》改编自《史记-刺客列传》中聂政的事迹,聂政就是为了帮助恩人报仇,孤身一人杀入皇宫,手刃仇人,自己也被乱刀砍死,死前聂政还把自己毁容割眼,防止自己的亲人遭到迫害。张彻的暴力美学一直贯穿他的创作生涯之中,他拍摄的动作片和武侠片之中,那些古代的侠客和民国时期的江湖好汉,不是断臂就是惨死,在表现出英雄悲惨结局的同时,也烘托出英雄们精神的崇高。比如《双侠》,姜大卫饰演的小蝠子为了救出被外敌扣押的太子,奋力阻挡追兵,最后在码头的桥上被敌人杀死,死时还岿然站在桥头不动,凛然正气吓得敌军不敢再往前半步。

张彻的阳刚暴力美学   张彻的电影,凸现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这个个人英雄主义是由小见大的,在国家兴亡的时候,好汉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就一笔勾销,他们一起合作,打退民族的敌人。这一点在《广东十虎与后五虎》中表现得很明显,铁桥三、苏乞儿他们本来因为误会,才和黎仁昭、谭聪他们结怨,后来误会冰释,铁桥三他们才知道自己被满清利用,最后和黎仁昭联合起来,打败了朝廷的鹰犬。说起张彻的阳刚风格,在这部电影中,几乎没有一个女性角色,有的话,也都是走过场的配角而已。

张彻的电影,主角的死亡,也是他喜欢表现的一个场景,当然也是要看剧情的需要。张彻的电影中,复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母题,很多片子都是以复仇为主要线索的。比如《刺马》、《报仇》、《大刺客》等等。既然是报仇,那么肯定就会有一个起因,一般都是男主角的好友或者是兄弟惨死在奸人手中,男主角为了复仇,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在一开始死去的人物,就是这个仇恨的起因,这个人物的死状都非常惨烈,张彻通常都用慢镜头表现主人公被杀害的过程,然后才能解释清楚,为什么男主角会在心中有这么大的仇恨,见人杀人,遇佛杀佛。第一个主人公的死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死,才使这部复仇电影清晰明了,故事才能讲得通顺。至于把第一个人物得死亡表现得那么惨烈,一方面是因为张彻的电影风格,另一方面也是在说明死者的亲人和好友,为什么会抱着那么大的仇恨来为死者报仇。

张彻的阳刚暴力美学  张彻的阳刚暴力美学电影,实际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具有视觉冲击力,毕竟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电影,在化妆上已经落伍了,所以很难说服现在的观众,但是从情节上看,这些电影的观赏性还是非常高的。看得多了,就会发现,吴宇森向他老师直接借鉴了那么多东西,人物死亡用慢镜头得表现手法,几乎和张彻如出一辙,看来他有些地方是永远无法超越他的老师的。

张彻的阳刚暴力美学
 
 
 
大师张彻——上篇
大师张彻——下
 
邵氏双星——姜大卫
 
邵氏双星——狄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